杏花天(其二)有感

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

白蘋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

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色中的美人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惆怅情感。开篇“美人家在江南住,每惆恨、江南日暮”两句,既点明了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的哀愁。接着,“白蘋洲畔花无数,还忆潇湘风度”描述了江南春天花开繁盛之美,同时也透露出对往昔风光的怀念。

“幸自是、断肠无处,怎强作、莺声燕语”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面对无法挽留的美好,只能徒增哀愁。而“东风占断秦筝柱,也逐落花归去”则是用琴瑟不调、花落随风来比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随时间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常的深切感受。诗中的意境是优美的,但情感基调却是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

流水小桥,茅屋竹窗,纸帐蒲团。

把坎宫闭了,虎龙吟啸,离宫锁定,日月回环。

万点星飞,两轮电转,五色圆光天样宽。

□奇处,渐冥冥杳杳,有个鸦翻。当时筑著机关。

后常把空华戏弄看。

更有些可笑,寐中清境,有些可怪,镜里清颜。

太上留魂,老君炼魄,又被瞿昙都扫残。

如何好,只单修见性,双炼还丹。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自题方壶

春至伤春,秋至悲秋,谁在华胥。

叹谪仙才气,飞扬跋扈,渊明何事,慷慨欷歔。

自我少年,如今晚境,行半人间真有馀。

都休问,且一觞一咏,吾爱吾庐。南皋境界何如。

舍明月清风谁与居。

望蓬山路杳,万株翠桧,方壶门掩,四面红蕖。

中有佳人,绰如姑射,一炷清香满太虚。

尘寰外,被鸣鸾报客,飞鹤传书。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二)挂黄山图十二轴,恰满一室,觉此身真在黄山中也,赋此词寄天都峰下王道者

家在柳塘,榜挂方壶,图挂黄山。

觉仙峰六六,满堂峭峻,仙溪六六,绕屋潺湲。

行到水穷,坐看云起,只在吾庐寻丈间。

非人世,但鹤飞深谷,猿啸高岩。如今老疾蹒跚。

向画里嬉游卧里看。

甚花开花落,悄无人见,山南山北,谁似余闲。

住个庵儿,了些活计,月白风清人倚阑。

山中友,类先秦气貌,后晋衣冠。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一)忆黄山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如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