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八公家四十围,凌烟勋业在临池。
掌中乌玉劳分饷,世上玄经只自知。
颇觉陈人空面目,谁能闹处损心脾。
又须什袭牢藏苦,共看河沙指后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学之士在书房中专心致志的场景。开篇“十八公家四十围”,通过对书房空间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封闭的读书环境。“凌烟勋业在临池”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与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
“掌中乌玉劳分饷”一句,意指诗人手中持有珍贵的墨宝(乌玉),精心地分配使用,这里的“劳”字含有珍视之意。接着“世上玄经只自知”表达了诗人对深奥学问的独特理解和个人领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自有一番见解。
中间两句“颇觉陈人空面目,谁能闹处损心脾”,则表现出诗人对于那些空谈无益之人的漠视和对真正能够在繁华世界中保持纯净心灵者的探寻。这里的“陈人”指的是过时或平庸的人物,“空面目”意味着他们的言论缺乏深度和意义。“闹处损心脾”则是说在纷乱复杂的环境中,很少有人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不受污染。
最后两句“又须什袭牢藏苦,共看河沙指后期”,诗人似乎在劝诫自己或他人,要将学问深藏,不外露,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某个时刻的期待,那时才能一同观察和品评这如同河沙般众多而又转瞬即逝的世事。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清净的一种理想状态。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别恨连湖海,惊心阅岁年。
思君愁北阙,将母上西天。
更酌鹅黄酒,如浮鸭绿川。
不须忧九折,忠孝得双全。
浮海黄池近,还山白雪高。
禅如石佛样,学带楚人骚。
我欲怀金橘,师能遗木桃。
钓鱼船上客,此句可连鳌。
别去名园走路尘,啼妆犹浥露痕新。
且陪东阁诸侯客,粗了西湖一半春。
试与清泉召魂魄,已惊黄蜡损精神。
回头却忆风流守,金粉珊珊堕舞茵。
五日转一候,百年能几春。
雨苔堆碧色,风蕊委红尘。
神晤又何说,交疏莫强亲。
杜门谁是伴,杯酒圣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