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其一)重阳再作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阴晴寒暑总无忧。

几事不如重九。落帽何羞种种,看山都付悠悠。

黄花已作醉乡游。梦觉黄花在手。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端午时节,清风拂过窗户,中秋夜晚,月光洒满楼台。无论阴晴冷暖,心中总是安宁无虑。
比起其他日子,重阳节更让人向往。摘下帽子无需羞愧,欣赏山水的心情悠然自得。
在菊花盛开的重阳,仿佛已在醉乡漫游。醒来时,手中还握着那黄花的梦境。

注释

窗:窗户。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
楼台:高楼或亭台。
月满:月光圆满。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阴晴:天气变化,阴天和晴天。
寒暑:寒冷和炎热。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阳节。
落帽:古代重阳节有登高习俗,有时会摘下帽子以示轻松。
羞:感到难为情。
种种:形容众多。
看山:欣赏山景。
付:交付,这里指任由。
黄花:指菊花,重阳节的象征。
醉乡游:比喻沉迷于某种状态,如醉酒或梦想。
梦觉:从梦中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得的生活景象。"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两句,分别写出了夏末和秋中的美好时光,窗前感受着微风,楼台上赏月,展现了诗人对四季变化的细腻感受。

接着"阴晴寒暑总无忧"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豁然开朗的心态,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寒冷或酷热,对于诗人来说都不足以引起忧虑。这种心境与古代隐逸之士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几事不如重九"一句,可能是在比喻某些事情不如重逢九月,或者是说在重阳节这一天来看,那些往事都不再重要。这里的"几事"和"不如"都留下了诗人丰富的情感空间。

"落帽何羞种种, 看山都付悠悠"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与放诸自如的态度。落帽可能是指在田间劳作时不拘小节的样子,而"看山都付悠悠"则是说面对大自然,无论是山川还是景色,都能心无杂念地欣赏,尽情沉醉。

最后两句"黄花已作醉乡游。梦觉黄花在手"表达了诗人对于黄花(可能指菊花)的喜爱,以及对这种生活状态的陶醉。即使是在梦中,也还是紧握着象征这份悠然自得的黄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闲适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1)

李处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徐州丰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134-1189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了生朝

佳人偏爱菊花天。玉钗金附蝉。歌声缥缈紫云边。

博山沈水烟。须斗酒,泛觥船。乃翁能百篇。

高堂此会看年年。夜深人醉眠。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诉衷情令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

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

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著我篮舆。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念奴娇.京口上元雪夜招唐元明

一天春意,趁东皇幽赏,重飞端叶。

造物有心成伟观,来伴红蕖开彻。

桂魄初圆,梅腮全放,节物俱奇绝。

冷官门巷,望中北固楼堞。

遐想篷底高人,拥衾无寐,九曲肠增结。

我亦低窗翻蠹纸,失喜瑶花盈尺。

拥鼻孤吟,搔头危坐,所欠惟佳客。

须君来此,脸纹相对生缬。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木犀

畴昔方壶游戏地,群仙步履相从。

明黄衫子御西风。佩环金错落,羽葆翠璁珑。

骑鹄翩然归去路,吹箫横度青峰。

夜深河汉冷秋容。前驱香十里,飘堕月轮东。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