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中秋三忆》之一,名为《中秋三忆(其一)天锡》。诗中描绘了诗人旅居长安时,中秋之夜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情景。
首句“旅宿长安夜”,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地点,他远离家乡,在长安这个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中度过夜晚。接着,“归期已隔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渴望,以及时间的流逝使得归家之期遥不可及的无奈感。
“斋灯独自照,禁月向谁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斋灯在寂静的夜晚独自照亮着诗人孤寂的身影,而那轮高悬的月亮,似乎也在诉说着无尽的寂寞与相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冰蘖郎官操,风霜使者权。”这两句转而描绘了官场的冷酷与权力的运作,与前文的孤独形成对比。冰蘖象征着官员的清廉,但在这冷酷的官场上,清廉往往难以抵挡权力的侵蚀。风霜则比喻权力的严酷与无情,使得诗人对官场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最后,“此时清不寐,锵佩想朝天。”诗人在这静谧的夜晚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对朝廷的向往与期待。这里的“锵佩”指的是朝臣上朝时佩带的玉佩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对朝廷的忠诚与对权力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权力世界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