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武侯庙

三分遗论久难明,独有河汾与杜陵。

工拙人休计曹马,兴亡天亦恨桓灵。

大星忍向中宵落,老柏空馀千载青。

再拜征途重回首,雪风吹断泪成冰。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长久以来,三分天下之论难以明了,唯有黄河、汾水和杜陵之地留存
不必再计较才情高低,如同曹马之争,国家兴衰,上天也遗憾桓帝、灵帝时期的混乱
巨星忍心在深夜陨落,古老的柏树只剩千年苍翠
回首往昔征程,再次拜别,寒风中的泪水冻结成冰

注释

三分:指三国鼎立的局面。
遗论:遗留的历史观点或争议。
河汾:黄河、汾水,代指山西地区。
杜陵:古地名,位于长安附近,常用来象征唐朝。
工拙:技艺好坏。
曹马:指曹操和马超,这里泛指英雄人物。
兴亡:国家的兴衰。
桓灵:东汉桓帝和灵帝的合称,时期政局动荡。
大星:比喻杰出的人物。
中宵:半夜。
老柏:长寿的象征,此处可能暗指历史的见证者。
千载:千年。
再拜:两次叩拜,表示敬意。
征途:远行的道路。
重回首:回头眺望。
泪成冰:形容极度悲伤,泪水冻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辞武侯庙》。从内容来看,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历史的某种感慨和反思,同时也融入了个人情感。

首句“三分遗论久难明”,点出了历史评价上的困惑与争议,这里的“三分”可能指的是古代对于英雄人物的不同看法,而“久难明”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问题难以评说、辨明的无奈。

接着,“独有河汾与杜陵”,这里的“河汾”和“杜陵”都是古地名,分别与关羽和杜甫有关,暗示着诗人可能在寻求那些被后世公认的英雄或文化象征,以此来对比和反思历史。

第三句“工拙人休计曹马”,是说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仅凭个人主观的优劣去评判,曹操与司马懿都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诗人可能在倡导一种客观的态度。

“兴亡天亦恨桓灵”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英雄沉浮的感慨,“桓灵”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时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这句字,似乎在感叹天命难以预料,也有对昔日繁华如今废墟的哀伤。

“大星忍向中宵落”、“老柏空馀千载青”,两句交织出一种历史沧桑和自然永恒的情景。大星可能象征着那些曾经璀璨闪耀的人物或事件,而现在却已陨落;而那“老柏”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不变,千年之后依然青绿。

最后两句,“再拜征途重回首,雪风吹断泪成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告别和回望之情。"雪风吹断泪成冰"则是对这种离别之痛的生动描绘,泪水被寒冷的雪风一吹,就如同化作坚硬的冰一样,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悲凉与坚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鄞川道中呈友人

青山不断烟苍苍,梅花如雪东风香。

春来天地恰十日,眼见草木生辉光。

清溪行舟暮鸣橹,并船开樽共君语。

人生邂逅自可怜,明日江东听江雨。

形式: 古风

碧云即事

唧唧秋蛩鸣,耿耿秋夜长。

简篇负初心,枕簟怯新凉。

朝曦入疏牖,宿云散前冈。

归欤一叶舟,浩歌听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端午侍母氏饮有怀二兄偶阅二苏是日高安唱和慨然用韵

簿书束缚人,挥汗日亭午。

平生世念薄,问子何自苦。

佳辰相寻过,乐事稀可数。

拨置为亲寿,菖花糁盘黍。

欢言记时节,风俗自荆楚。

独嗟我常棣,不得同笑语。

杨梅应正熟,筀笋堪自煮。

对床负归约,枕流惭乃祖。

会当誓丘墓,畏出如畏虎。

莫作两苏公,空言终龃龉。

形式: 古风

赠杜子真

轩然意气决浮云,见子真堪辟楚氛。

未许坐驰能万里,故应守约对三军。

磨砻心事须经历,斟酌人情有见闻。

且办工夫成郢质,可无老手为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