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三十五)

父母生男女,没娑可怜许。

逢著好饮食,纸里将来与。

心恒意不忘,入家觅男女。

养大长成人,角睛难共语。

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中的第三十五首。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世间众生的种种相状,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描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情,充满了慈爱与关怀。父母总是希望给予子女最好的照顾和教育,哪怕是一点点的美食,也会小心翼翼地包好,生怕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这种无私的爱,贯穿于子女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直至他们长大成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容易理解或交流。这反映了人生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微妙变化。

最后两句“五逆前后事,我死即到汝”,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因果报应的思考。这里的“五逆”指的是佛教中对恶行的分类,意味着无论前生后世,善恶终有报应。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行善积德,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探讨了亲情、成长、因果等深刻的人生主题,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体现了王梵志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三十六)

兴生市郭儿,从头市内坐。

例有百馀千,火下三五个。

行行皆有铺,铺里有杂货。

山鄣买物来,巧语能相和。

眼勾稳物著,不肯遣放过。

意尽端坐取,得利过一倍。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三十七)

□□□□□,分毫擘眼诤。

他买抑遣贱,自买即高擎。

心里无平等,尺寸不分明。

名沾是百姓,不肯远征行。

不是人强了,良由方孔兄。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三十八)

有钱惜不吃,身死留妻儿。

只得纸钱送,欠少元不知。

门前空言语,还将纸作衣。

除非梦里见,触体更何时。

独守深泉下,冥冥长夜饥。

忆想平生日,悔不著罗衣。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三十九)

生时同饭瓮,死则同食瓶。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