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三十八)

有钱惜不吃,身死留妻儿。

只得纸钱送,欠少元不知。

门前空言语,还将纸作衣。

除非梦里见,触体更何时。

独守深泉下,冥冥长夜饥。

忆想平生日,悔不著罗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诗并序》中的第三十八首。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诗人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财富的关系,以及死后灵魂的境遇。

首句“有钱惜不吃”,揭示了人性中对物质的珍惜与贪婪。在生前,人们往往过于执着于物质财富,不舍得享用,却忽视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接下来,“身死留妻儿”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常常忽略了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留下亲人独自面对生活的困境。

“只得纸钱送,欠少元不知”表达了对死后世界的无奈与无知。在死后,人们只能依靠亲人烧纸钱来寄托哀思,但这些物质的慰藉并不能真正解决灵魂的孤独与痛苦。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生死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人类对于死后世界认知的有限性。

“门前空言语,还将纸作衣”进一步描绘了死亡后的凄凉景象。即使在生前有过豪言壮语,但在死后,一切都化为乌有。人们只能以纸钱作为衣物,象征着物质的虚无和灵魂的孤寂。

“除非梦里见,触体更何时”强调了人死后与生者之间的隔阂。只有在梦中,死者才能与生者短暂相聚,但这只是虚幻的慰藉,无法触及现实的痛楚。

最后,“独守深泉下,冥冥长夜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地下深处的悲惨境遇,面对无尽的黑暗和饥饿。这不仅是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忆想平生日,悔不著罗衣”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遗憾。如果能重新选择,人们可能会更加珍惜生活,穿着华丽的衣物,享受生命的美好。这句诗充满了对人生短暂和珍贵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生死、物质与精神、过去与未来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三十九)

生时同饭瓮,死则同食瓶。

火急早掘冢,不遣暂时停。

永别世间乐,唯闻哭我声。

四海交游绝,籍帐便除名。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四十)

见有愚痴君,甚富无男女。

不知死急促,百方更造屋。

死得一棺木,一条衾被覆。

妻嫁他人家,你身不能护。

有时急造福,实莫相疑误。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四十一)

虚沾一百年,八十最是老。

长命得八十,不解学修道。

悠悠度好日,无心念三宝。

根拳入地狱,天堂无人到。

圻破五戒身,却入三恶道。

一入恒沙劫,不须自懊恼。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四十二)

说钱心即喜,见死元不愁。

广贪财色乐,时时度日休。

平生不造福,死被业道收。

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