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板桥步月》由明代诗人盛镛所作,描绘了深秋之夜,诗人漫步于秦淮河畔旧板桥上的情景。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秦淮河景色,以及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与对当下名利客的劝诫。
首句“清秋何处度良宵”,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清冷的秋天,诗人选择在美好的夜晚漫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思的氛围。接着,“缓步秦淮旧板桥”一句,将读者引入到秦淮河畔,通过“旧板桥”的描述,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流转。
“隔院笙歌留翠钿,满溪灯火泛兰桡”两句,生动描绘了月夜下秦淮河的景象。隔院传来的音乐声,仿佛是古代繁华的余音,而满溪的灯火则映照着行舟,展现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六朝帝业随云散,两岸潮声带月消”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回顾了六朝时期的兴衰更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潮声带月消”这一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富有哲理意味。
最后,“为语往来名利客,不须心似酒旗摇”一句,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以“名利客”自喻,劝诫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要让心灵如同酒旗一样随风摇摆不定,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