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一)

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

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

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

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

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

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

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

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

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

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

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

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

幸常从公游,谈笑度永日。

我吟续郢唱,缄封弥战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陶所作的《和孔毅甫州名五首》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孔毅甫的才华与品德,以及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毅甫生江南,蕴有洙泗质”,点明了孔毅甫出生在江南,内心蕴含着洙泗之水的深厚文化素养,暗示了他非凡的学识与道德品质。接下来,“雄文极古今,通鉴尽疏密”赞扬了孔毅甫的文章博大精深,涵盖了古今,对历史典籍的理解深入浅出。

“瀛山绣衣使,高步尚淹屈”一句,以“瀛山绣衣使”的形象比喻孔毅甫的官职与地位,同时“高步尚淹屈”表达了对他虽身居高位却仍保持谦逊的态度的赞美。接着,“河水润畎亩,随珠照圭荜”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孔毅甫的教化与影响,如同河水滋润田地,随珠照亮暗室,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对民众生活的关怀与贡献。

“仁风信乐易,治体本诚一”进一步赞扬了孔毅甫的仁爱之心与治理国家的智慧,强调了以诚信为本的治国之道。随后,“昌时政多暇,丰岁民甚佚”描述了在他治理下的时期,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安宁。

“抚琴得遗音,开卷终旧帙”则通过音乐与阅读的场景,表现了孔毅甫在闲暇之余依然不忘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丰富与提升。最后,“天和内自保,万事皆外物”表达了孔毅甫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认为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来自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界的物质与权力。

“我生本蒿莱,岂合顾簪绂”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出身低微,不配追求官位与权势,体现了他对孔毅甫高尚人格的敬佩。接着,“南迁至此处,惠养殊不失”表达了诗人虽然远离家乡,但得到了孔毅甫的照顾与关怀,感到十分感激。

“伤心屈原棹,掩耳湘灵瑟”借用屈原与湘灵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孔毅甫遭遇不公的同情与哀伤,同时也暗示了孔毅甫像屈原一样,坚守正义,不畏艰难。最后,“罪大敢放怀,恩深已沦骨”表达了诗人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也不会忘记孔毅甫的深厚恩情,这份情感已经深深烙印在心中。

整首诗通过对孔毅甫的赞美与敬仰,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德,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情感的寄托与共鸣。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二)

衡阳古胜郡,齐民颇淳质。

富饶几维扬,朴静类高密。

易将诚心感,难以威势屈。

水宿亦安枕,岩扉不施荜。

太平得良守,条教尽归一。

人方乐简治,自为宜老佚。

穷通有定数,舒卷犹古帙。

深思已诣理,达观岂言物。

屡尝登宾阶,每许脱朝绂。

共谈海鹏志,不道塞马失。

金声发锵锵,宝肆容瑟瑟。

遂回岷山眼,未委瘴江骨。

赓咏酬真乐,聊以歌化日。

珷玞难重陈,黄玉似蒸栗。

形式: 古风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三)

谪宦寓湖南,憔悴变容质。

老怀极孤穷,益友最亲密。

高轩喜陪从,雅会烦揖屈。

馨香袭芝兰,文采辉陋荜。

谈辩虽纵横,仪范甚专一。

每闻阳春曲,钦诵不敢佚。

遂将蜀溪纸,连写渐成帙。

惭非高尚者,思古感事物。

当时郢楚士,英秀尽簪绂。

池台今何在,冠剑久沦失。

我忧复辽远,试听暮鸣瑟。

何时还敝庐,一奠九泉骨。

此心实虔望,昭昭有如日。

未尝果山柑,且馔湘江栗。

形式: 古风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四)

平生知求道,冀保衰朽质。

金阙劳仰望,玉经探秘密。

尝闻造化理,虚静乃不屈。

又闻栖真士,幽处遁荆荜。

深藏虽混同,安养自诚一。

广采与博访,未遇敢怀佚。

诵经期万遍,掩卷复开帙。

才能简思虑,了不见象物。

谁将林泉屦,易取尘土绂。

渠意良有得,吾曹又何失。

爱君气容和,忻乐不在瑟。

得鼎必全神,逢丹可换骨。

方蓬达去路,寰海空白日。

愿开循循诲,灵台非缜栗。

形式: 古风

和孔毅甫州名五首(其五)

羡君诗格雄,非谓文胜质。

长篇自博雅,短语亦温密。

笔端时一挥,锋利不少屈。

高情寓祥云,幽意及疏荜。

豪纵叹李贺,难以宪度一。

穷愁伤孟郊,不欲怀抱佚。

铺陈黄堂上,一案凡几帙。

先倡乃前辈,形容何以物。

瑁圭施华藻,锦段副朱绂。

测海至千仞,穿杨无一失。

宝器藏巨剑,古声发琼瑟。

凤羽翔德辉,龙种搜骏骨。

嗟予泽畔吟,继唱辄连日。

果榜误收采,小榛齐大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