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

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

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翻译

潺潺泉水伴着竹林的萧瑟声,隐士的居所遥远而宁静。
在寂静的夜晚空中回荡着诵经的声音,清早的雨露洒满洁净的花朝。
放飞的白鹤停歇在山阁旁,隐士步履轻盈走过石桥。
世间尘埃徒然堆积,但最终都会被劫火焚烧殆尽。
苔藓覆盖的墙壁难以聚集云雾,风吹过竹林露珠轻易摇落。
浮华的人生本就无所依附,更何况是易凋零的芭蕉叶。

注释

泉响:泉水流淌的声音。
竹潇潇:竹叶随风摇曳的声音。
潜公:指隐居的高僧或贤者。
偈:佛教中诵读的偈文。
清净雨花朝:形容雨后清晨的洁净景象。
放鹤:放养或放飞白鹤,象征高洁。
降龙:象征降服内心的烦恼,佛教用语。
世尘:世俗的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劫火:佛教中指毁灭世界的火灾。
苔壁:长满苔藓的墙壁。
风篁:在风中的竹林。
浮生:指短暂而无常的人生。
芭蕉:这里借指生命短暂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中寺庙生活图景。"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两句,通过泉水与竹林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隐逸的自然环境,"潜公"可能指的是寺中的高僧或修行者,他们的住所远离尘嚣,显得宁静而又神秘。

"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虚空"指的是天空或者佛教中的空性概念,而"闻偈夜"则是说在深夜时分,可以听到僧侣们念经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和神圣。"清净雨花朝"则描绘了一场细雨过后的清晨,"雨花"形象美丽,是对雨后世界清新脱俗的一种形容。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两句,则是通过意象来强化寺庙的仙境之感。"放鹤"意味着释放心灵的自由,而"降龙"则是一种神话中的情节,常用以形容高僧或修行者的神通力。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两句,是对现实世界喧嚣与无常的一种反思。"世尘"指的是尘世间的烦恼和束缚,而"劫火"则是佛教中用来比喻灾难或者毁灭的说法,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之愿。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两句,则是一种物象与心境的映照。"苔壁"指的是被青苔覆盖的墙壁,而"云难聚"则是说云彩在天空中聚散无常,这可以比喻修行者的内心世界难以凝聚。而"风篁露易摇"则是在形容自然界中的不定性和脆弱性。

最后,"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两句,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与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浮生"指的是飘忽不定的生命,而"无著"则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意味着对世间万物没有执着。而"况乃是芭蕉"则是在用一种平凡的事物来比喻生命的轻盈与无常。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佛教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尘世超脱、心灵自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收录诗词(337)

卢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字:允言
  • 籍贯: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 生卒年:739年—799年

相关古诗词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

云戟曙沈沈,轩墀清且深。

家传成栋美,尧宠结茅心。

玉佩多依石,油幢亦在林。

炉香诸洞暖,殿影众山阴。

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

客从龙阙至,僧自虎溪寻。

萧洒延清赏,风流会素襟。

终朝息尘步,一醉间华簪。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

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与张擢对酌

张翁对卢叟,一榼山村酒。

倾酒请予歌,忽蒙张翁呵。

呵予官非屈,曲有怨词多。

歌罢谢张翁,所思殊不同。

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

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

张老闻此词,汪汪泪盈目。

卢叟醉言粗,一杯凡数呼。

回头顾张老,敢欲戏为儒。

形式: 古风

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登前巘凭眺书怀即事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

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

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

青冥有桂丛,冰雪两仙翁。

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

逍遥拟上清,洞府不知名。

醮罢雨雷至,客辞山忽明。

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嵓壑。

嵓壑树脩脩,白云如水流。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

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

五营承庙略,四野失边愁。

吁嗟系尘役,又负灵仙迹。

芝朮自芳香,泥沙几沈溺。

书此欲沾衣,平生事每违。

烟霄不可仰,鸾鹤自追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