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六)

雪皎花明夜不迷,借光何假更然脐。

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

谁识摽梅诗什赋,绝胜红叶御沟题。

明朝杖履山行去,约束牛羊勿践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雪光皎洁夜晚也不迷途,借光何必借助火把照明。
吟咏诗歌任由心意起伏,饮酒唱歌随他低沉高亢。
有谁知道我写梅花诗篇的才情,远胜过宫墙外红叶题诗的风雅。
明天我将拄杖登山,嘱咐牛羊不要踩踏小径。

注释

雪皎:明亮的雪。
花明:明亮的花朵。
更然脐:点燃火把。
咏吟:吟诵。
形长短:心意的起伏。
斟唱:饮酒唱歌。
浅低:低沉或高昂。
摽梅诗什赋:写梅花的诗篇。
红叶御沟题:宫墙外红叶题诗。
杖履:拄杖步行。
山行:登山。
约束:嘱咐。
践蹊:踩踏小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学箕的《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六)》。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艺术追求。

"雪皎花明夜不迷" 这一句,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夜中依然清晰可辨,不被黑暗所迷惑。这里的“雪皎”形容梅花洁白如雪,而“花明”则强调其在夜色中的明亮,更显出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借光何假更然脐" 这句话表达了梅花不依赖外界阳光,自有光彩的意境。“借光”指的是梅花不需从其他地方借取光芒,而“何假更然脐”则是说它本身就充满光泽,没有必要再去寻找或比拟。

"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 这两句诗人通过梅花的形态与声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咏吟”是吟咏诗词的声音,而“自我形长短”则是在说诗人通过梅花的高低不一来比喻自己性格的多样性。"斟唱从渠付浅低" 是指诗人的声音如同小溪流水,自然而然地流淌,不强求什么。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在和对艺术创作的自然态度。

"谁识摽梅诗什赋,绝胜红叶御沟题" 这里,“摽梅”是指梅花孤独自立的形象,而“诗什赋”则是在问谁能理解这种梅花的意境。"绝胜红叶御沟题" 是说这种梅花比起秋天的红叶更为出众,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刻认识和赞赏。

最后两句 "明朝杖履山行去,约束牛羊勿践蹊" 描述了一幅早晨登山行走的情景。“明朝”是清晨,“杖履山行去”则是说诗人手持拐杖踏上了山路。"约束牛羊勿践蹊" 是在告诫 牧民要控制好牛羊,不要让它们践踏山间的小径。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到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204)

刘学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 字:习之
  • 籍贯: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五)

犯寒不怕雪蒙头,蹋石穿林不暂休。

千首诗成千首意,十分春瘦十分愁。

飞添宫额妆同艳,斜插鬓云香共留。

勉续清吟知笔弱,苦无风度恐花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四)

寂寞吟怀谁与开,前村除是竹边梅。

清尊撩触香三嗅,短日吟搜肠九回。

石路与风随袖入,茆檐和月上窗来。

几番客散庭空处,独倚寒梢更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三)

梅花湿露未全乾,青女横陈故作难。

卯醉醉如申醉醉,晚寒寒似晓寒寒。

园林雪后清孤甚,京洛尘中子细看。

自是丰神无与比,肯同桃李恋雕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二)

芳菲犹未露春妍,已是梅开溪上园。

香静细参花外意,眼明应笑雾中昏。

自怜拙思污吟笔,谁赋新诗入梦魂。

风味满前难料理,急招佳客对开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