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读史·其五》。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
“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此两句描绘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征战与更迭,强调时间流转中领土的变迁以及历代帝王之间的竞争。这里的“虎”和“龙”常用来比喻英雄人物或权力高手之间的较量。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这两句诗具体指代了历史上的特定事件。其中,“百二山河”可能暗示中国古代的地理险要,而“秦地”则是指秦朝,这里或许在提及秦朝的强盛与灭亡;“八千子弟楚天亡”则可能是在讲述楚国的衰落,尽管具体历史事件未能明确界定,但可见诗人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国家兴衰有着深刻的感受。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即一个以道德为根本、以仁义治国的政权。这里的“朝廷”指代的是中央政府,而“有道”则意味着朝廷有正确的治国之道;“岂恃强”则是在表达即便是军事力量再强大,也不能仅依赖武力而忽视了仁义。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最后两句诗,是对过去历史事件的追问,以及对于那些曾经辉煌但如今已成过眼云烟的英雄和王朝的感慨。这里的“往事废兴”指的是历史上的兴衰更迭,“何处问”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好奇和探寻;“寒烟衰草满斜阳”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图景,表现出时间流逝与物是人非的哀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深刻理解。诗中充满了对历史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不详
汉楚兴亡事已休,至今堪叹亦堪羞。
郑君不肯更名籍,项伯胡为赐姓刘。
寡助固知亲亦叛,孤忠忍以主为雠。
人臣贵在明大义,勿为身谋为国谋。
秦亡四海角群雄,三尺胡然起沛丰。
首录酂侯忘纪信,不诛项伯戮丁公。
亲而寡助宁非叛,国尔忘身始是忠。
赏罚于斯庸未当,终然击柱或争功。
世以燔经咎李斯,斯文兴丧岂关渠。
楚人未烈咸阳火,秦府犹存博士书。
吾道不随灰烬冷,残烟空锁帝王居。
独嗟先入收图籍,刀笔区区计亦疏。
厥初开辟浩难名,帝降而王绪可寻。
百代相因三代礼,七弦何似五弦琴。
时逢否泰有消长,道在乾坤无古今。
所以孟轲生战国,欲承三圣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