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茔治事归

先人昔慕栖山乐,贱子今怀陟岵悲。

柏叶初生石墙短,况无金带买丰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先人们从前向往山居的乐趣
我如今却怀着登高望远的悲伤

注释

先人:祖先或前辈。
昔:从前。
栖山乐:在山中生活的乐趣。
贱子:自谦之词,指诗人自己。
今:现在。
怀:怀着,心有感触。
陟岵:登山望远,象征怀念故乡或亲人。
悲:悲伤。
柏叶:常绿树的叶子,象征长寿和坚韧。
初生:刚刚生长出来。
石墙:用石头砌成的矮墙,可能暗示简朴的生活环境。
短:矮小。
况:何况。
金带:贵重的腰带,象征地位和财富。
丰碑:高大的墓碑,用来纪念有功绩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先茔治事归》。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首句“先人昔慕栖山乐”,通过回忆先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祖先生活态度的敬仰。接着,“贱子今怀陟岵悲”一句,诗人自谦为“贱子”,表达了自己如今身处尘世,面对先人的墓地,心中充满了哀思和追思之情。“陟岵”一词源自《诗经》,形容远望山岭,这里暗含了对亲人的思念。

“柏叶初生石墙短”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柏树象征着长久和永恒,新生的柏叶暗示着岁月流转,而短促的石墙则寓言了人生的短暂。最后,“况无金带买丰碑”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凄凉,意指自己没有足够的财富来购置显赫的墓碑,表达了对身后名声的淡泊和对家族荣誉的无力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先人理想生活的追忆和自身现实境遇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家族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守蒲过洛思十岁时侍先君寓居泣涕成诗二首(其一)

建春门外柳依依,迸泪当年綵服嬉。

穷子更无逢父日,匿王空记看河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守蒲过洛思十岁时侍先君寓居泣涕成诗二首(其二)

先君欲筑伊川意,四十年间万事非。

他日一廛从可卜,白头持此欲安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安陶舟中

缭绕春堤去欲穷,参差烟坞到还通。

依依润柳侵晨雨,细细吹花傍午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扬州杂咏七首(其三)

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费春夫数日工。

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