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四)

物不须多且赏奇,禦寒相见结庵时。

江南江北徒虚语,尽信前书是不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物品不需要太多,只要欣赏奇特,当我们在寒冷中相遇时,就搭建小屋共度。
江南江北的空谈无益,过分相信过去的书籍并不合适。

注释

物:物品。
须:需要。
多:很多。
且:并且。
赏:欣赏。
奇:奇特。
禦寒:抵御寒冷。
相见:相遇。
结庵:搭建小屋。
江南江北:指代广阔地域。
徒:仅仅,只是。
虚语:空谈。
尽信:完全相信。
前书:过去的书籍。
是不宜:是不合适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四)》。诗中通过描绘金橘的珍贵和难得,以及主人席君与开府太师之间的交往,表达了对友情和知识分子的尊重。

“物不须多且赏奇”一句,强调的是欣赏事物时更注重其稀有与独特之处,而非数量的多少。接着,“禦寒相见结庵时”则描绘了在严寒中两位士人相聚于简陋的庵堂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江南江北徒虚语,尽信前书是不宜”这两句,则是对远方消息和传闻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而是更重视书面记录,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知识的严谨态度以及对文献依据的尊崇。

整首诗通过金橘这一特殊事物,以及主人与太师之间的交往,展示了一种文人雅士间的情谊和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文化传承和知识尊重的一贯态度。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三)

君从好事不知疲,种子成株凡几时。

摘献帝师三取二,自尝两颗且随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二)

圆小香黄珠颗垂,结成洛邑重霜时。

相公和气陶群物,不是寒温变土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席君从于洛城种金橘今秋始结六实以其四献开府太师招三客以赏之留守相公时赋诗以纪奇事光窃不自揆辄依高韵继成五章(其一)

宜春果结洛阳枝,正遇耆明会客时。

更引轻舟倚芦岸,香粳鲜鲙雅相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其八)

首夏清和新雨晴,绿莎细软不妨行。

园夫遮道白何事,栀子花开斑笋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