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其二)

动地颠风政打头,吴江未到且维舟。

五湖波起众山动,一片月明千里愁。

且更放迟些子睡,看它盛怒几时休。

阳侯要与诗人敌,未必诗人输一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猛烈的风雨总是首先来临,还未到达吴江,我们先停船靠岸。
湖面波涛汹涌,连群山都仿佛在摇晃,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引发了无尽的忧愁。
暂且让我们晚些入睡,看看这狂怒何时才会平息。
阳侯,那个传说中的水神,想要和诗人一较高下,但诗人未必就会输给他。

注释

动地:形容非常强烈,使大地震动。
颠风:狂风。
政:正好,总是。
吴江:古代地名,今江苏吴江。
维舟:系船,停船。
五湖波起:湖面波浪翻滚。
众山动:连山也似乎在摇动。
一片月明:明亮的月光。
千里愁:形容愁绪漫延千里。
且更:暂且再。
迟些子:稍微晚一些。
盛怒:极大的愤怒。
几时休:何时停止。
阳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诗人:文学创作者,此处可能暗指诗人自己。
敌:对抗,较量。
未必:不一定。
输一筹:输掉一局,这里指比拼中落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世界的交融。"动地颠风政打头,吴江未到且维舟",表达了诗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保持警觉,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不畏艰难、稳重有备的态度。"五湖波起众山动,一片月明千里愁"则展现了太湖在月光下的壮观景色和诗人的深沉忧虑,月亮似乎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且更放迟些子睡,看它盛怒几时休",诗人选择暂时放下疲惫的身躯,以静待动,观察这狂风巨浪何时平息。这里流露出诗人的智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阳侯要与诗人敌,未必诗人输一筹"则充满了自信和挑战精神,尽管面临强劲的对手(阳侯),但诗人坚信自己的才华和力量,不会轻易落败。这不仅是诗人与自然力的较量,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宣泄。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既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月夜阻风泊舟太湖石塘南头四首(其一)

到得松江每不欣,何曾晴快遇清真。

此行作意追胜境,入夜阻风还闷人。

万里青天一轮月,三更雪浪太湖春。

若教白日来经此,不见新镕万顷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

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

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露下风高月当户,梦回酒醒客闻砧。

诗情恼得浑无那,不为龙涎与水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又和六首(其六)

帝城底里有山林,桂树团团烟雾深。

玉臂折来数枝月,银髯羞插满头金。

谈间千首有此客,空外一声何处砧。

酒亦销愁亦生病,不须不醉不须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又和六首(其五)

老子江西有故林,万松围里桂花深。

忆曾风露飘寒粟,自领儿童拾落金。

割蜜旋将揉作饼,捣香须记不经砧。

一枝未觉秋光减,灯影相看万籁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