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枕上》由明代诗人蒋冕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梦醒后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首句“梦里鸡声到枕边”,以清晨鸡鸣的自然景象入诗,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连接,营造出一种恍惚迷离的氛围。鸡鸣声唤醒了诗人的意识,使其从梦中回到现实世界,引发了一系列的情感波动。
接着,“披衣起坐兴茫然”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梦醒后的茫然状态。他起身穿衣,却不知所措,内心充满了迷茫和困惑。这种情绪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流年未老长多病,处世无能秪自怜”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态度。尽管岁月尚早,但长期的疾病缠身,使他感到无力应对世事,只能自我怜悯。这里既有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无奈,也隐含着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旅况几宵燕市酒,归心千里楚江船”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燕市酒、楚江船分别代表了繁华与宁静,对比鲜明,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与平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黄扉三载成何事,孤负日高花影眠”两句,是对过去三年时光的总结和反思。黄扉,可能指代官位或权力象征,此处暗含对仕途生涯的回顾。诗人感慨在这段时间内并未取得应有的成就,辜负了光阴,只能在花影下独自沉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自己未能实现目标的自责。
整体而言,《枕上》一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心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