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子中丞寄寓邕除夕诗兼传捷报用韵答之

两地残冬共索居,一般穷岁总堪除。

人遐自合传幽绪,春至偏宜趁捷书。

日月天中无远近,风涛海外任盈虚。

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著称,展现了诗人郭之奇在面对岁月流转、人生沧桑时的深沉思考与豁达态度。

首联“两地残冬共索居,一般穷岁总堪除”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寒冷冬日里相隔两地,共同面对困苦岁月的情景。这里的“索居”不仅指空间上的分离,也暗含着心灵上的孤独与挣扎。“穷岁”则点明了时光的艰难与不易,但“总堪除”三字又透露出诗人对于困境的坚韧与乐观。

颔联“人遐自合传幽绪,春至偏宜趁捷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人遐自合传幽绪”表达了即使身处遥远之地,也能通过心灵的交流传递情感与思绪,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结与共鸣。后句“春至偏宜趁捷书”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春天与军事上的胜利相联系,寓意着在逆境中寻求突破与希望,借春日的生机勃勃来象征战事的顺利与最终的胜利。

颈联“日月天中无远近,风涛海外任盈虚”运用了广阔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起伏与宇宙的浩瀚。日月在天中无论远近都同样运行,风涛在海外不论盈虚都自有其规律,以此来表达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以及人生经历中的不变与变化。这种宇宙观的融入,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意味。

尾联“猛思半百三年是,知命知非愧孔蘧”则是诗人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刻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已过半百,回顾过去的三十年,既有成就也有遗憾,但他能够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因过去的得失而懊悔或骄傲,而是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先贤孔子的谦逊与自我反省的精神。这一联体现了诗人成熟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人日同潘宫詹共酌之韵

此时此酌为谁陈,南北东西共此身。

万象勾萌无异物,连朝光霁有同人。

风尘十载宜先甲,涯角三年漫纪春。

柳色梅枝终忆旧,题诗复见草堂新。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偕伴往安乐窝诸洲散步二首(其一)

步屧偕诸侣,求声一鸟呼。

洲开红蕊匝,溪润绿苗铺。

春色应同满,风光亦自殊。

当年丘壑意,一任水山愚。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偕伴往安乐窝诸洲散步二首(其二)

水色浮清晓,春光独向谁。

偶同鱼鸟至,遂与石泉窥。

花柳犹相待,溪山亦自私。

我心无滞着,随地有胸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感桃李花落尽戏为新句

天涯春色倍潇森,李白桃红共一阴。

每从飞花春不禁,东风作意过园林。

晓来光艳半沉沉,萦沙惹草日相侵。

珍重佳人拂袖襟,虚劳綵笔费搜寻。

朝朝暮暮倚花吟,花落相愁不自今。

每畏空枝细雨淋,岂知前树变鸣禽。

自在娇莺空好音,生憎舞燕别为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