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五言

积暖浮阳过,轻寒宿沴消。

廉纤飞雨线,清润入花条。

节物病身老,家山归梦摇。

华严存至教,不复见无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温暖的阳光逐渐积累,轻寒的余病渐渐消散。
细雨如丝飘落,滋润着花朵的枝条。
季节变换,身体衰老,思乡的梦在心中摇曳。
在华严经的教诲中我找到了慰藉,不再感到空虚无聊。

注释

积暖:逐渐积累的温暖。
浮阳:上升的阳光。
轻寒:轻微的寒冷。
宿沴:遗留的疾病或不祥之气。
廉纤:细小而密。
飞雨线:飘落的雨丝。
清润:清新湿润。
花条:花朵的枝条。
节物:时节的景物。
病身:衰弱的身体。
老:衰老。
家山:故乡的山川。
归梦:回家的梦境。
华严:佛教经典《华严经》。
至教:最高深的教义。
无聊:空虚无聊。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郑刚中的《初春五言》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积暖浮阳过",形象地写出冬日余温逐渐消融,阳光明媚的温暖开始弥漫。"轻寒宿沴消",轻寒之意表明天气虽有微凉,但已不足以阻挡春回大地的气息,过去的阴霾(沴)正在消散。

"廉纤飞雨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雨如丝,飘洒而下,如同细线般轻盈。"清润入花条",雨水滋润着花朵,使得花朵更加娇艳欲滴,生机盎然。

"节物病身老",诗人借景抒怀,感叹岁月催人老,身体因季节变换而略感不适。然而,"家山归梦摇"又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身在异乡,归乡之梦仍如波涛般摇曳。

最后两句"华严存至教,不复见无聊",诗人引用佛教经典《华严经》中的教诲,表达出在这样的春天景色中,心灵得到了慰藉,不再感到空虚和无聊。整首诗通过描绘初春景色与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初秋

包饭腰镰洞户忙,芭蕉叶底稻田黄。

微风有意回阑暑,小雨频来作夜凉。

烟际轻舟分霁色,望中飞鹭点山光。

初秋便自宜孤客,邻舍数家都酒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初夏

春物阑珊逐晓风,芰荷攲角草茸茸。

野梅结子疏枝重,老竹生孙翠影浓。

煮酒情怀还是客,异乡歌笑且相从。

醺然就枕皆佳处,醉梦何妨度晓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即事

晚来登眺处,寒暖正争春。

城古亭台少,门严鼓角新。

江山真是好,风俗不妨贫。

克已从清约,须知太守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为游春胜地因清明念之赋此

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

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

年少不知身解老,曾将豪气与春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