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久历史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古木的观察,抒发了对过去繁华与 现实衰败的感慨。"四边乔木尽儿孙"一句,以生长旺盛的乔木比喻家族或国家的兴衰,表达了一种历史的轮回和自然的变迁。
"曾见吴宫几度春"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繁华时期的怀念与回忆。"若使当时成大厦"则是假设性的叹息,如果当年能够将荣耀与辉煌永恒化,哪怕只是建筑物也好。
最后一句"也应随例作埃尘"表达了历史的无常和物质文明最终归于尘土的宿命。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复杂,是对过去与现在的一种哲学反思。
不详
徙居长洲。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溪流怪石碍通津,一一操舟若有神。
自是世间无妙手,古来何事不由人。
多年不见玉川翁,今日相逢小榭东。
依旧清凉无长物,只馀松桧养秋风。
鱼波唼唼水新周,高柳风通雾亦勾。
晓雨掠成凉鹤去,晚烟栖密荻花收。
苍苍前箙鹰轻甚,湿湿河房星渐赒。
我道未舒采药可,清霜飞尽碛天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