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自我安慰和精神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事所扰的生活态度。
"江翁顺天和,心迹两夷简" 开篇即设定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心灵的坦荡如同大江之水,流转而不停歇。
"虽如边韶寝,且异宰予懒" 诗中的“边韶”指的是边塞的军人,“宰予”则是官员的自称。诗人以此表明自己虽然像边疆的将士一样勤勉,也有别于那些平庸的官吏。
"平居无时闲,经史自课限" 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即便是在安逸的居所,也不愿意虚度光阴,而是通过研读经典来约束自己。
"高歌慕翰林,鸣琴写中散"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喜爱和追求。其中“高歌”指的是高声歌唱,“慕翰林”则是仰慕古代音乐家,如同汉代的乐府诗人翰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而“鸣琴写中散”则描绘了诗人在静夜中弹奏琴瑟,以此来抒发胸中的感怀。
"翛然物外人,强为章绶绾" 这两句通过“翛然物外人”的自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虽然身处尘世,却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而“强为章绶绾”则是对此种心境的一种强调和装饰。
"官舍苦秋霖,瞬息聊休眼" 描写了在官舍中的生活感受。秋天的连绵细雨给人带来了一份烦躁,而诗人却能在这短暂的休憩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勤勚已有馀,宴安何愧赧" 诗中的“勤勚”指的是勤劳和勉力,“宴安”则是安逸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即便是在忙碌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而不必为自己的选择感到羞愧。
"借书谁敢惊,攲枕尚未暖"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阅读中的专注和享受。即使是借来的书籍,也不愿意被打扰,甚至连头枕都还没来得及温暖。
"不疑神骥才,垂耳困皂栈" 诗中“神骥”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良马,比喻诗人的文采和才华。而“垂耳困皂栈”则是对这种才华的赞美之词。
"碌碌随吾侪,拜揖把手版" 这两句通过“碌碌”这个拟声词来描绘一种忙碌的生活场景,而“随吾侪”则表明诗人愿意跟随同辈的人们一道。同时,“拜揖把手版”则是对这种友谊和交流的一种礼节性行为。
"毋嫌朱墨倦,腾举已为晚" 诗中的“毋嫌”是不嫌弃的意思,而“朱墨倦”则是指写作时用尽了许多朱砂和墨汁。诗人对书写的热爱丝毫不减,即便是在日落黄昏之际。
"慎勿思山林,山林付愚孱" 最后两句通过“慎勿”来表达一种警示,而“思山林”则是对自然和山林的深切思念。诗人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山林之间,而“山林付愚孱”则是一种对后世的留恋和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场景、个人情感和文化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