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起乐斋

欢悰挽不来,愁思推不去。

达人方寸地,固自有乐处。

得非山林欤,或用诗酒故。

一朝不在眼,便觉少佳趣。

人言颜子乐,瓢饮映蔬茹。

何曾梦见渠,浪自起欣慕。

此君与天游,于物初不寓。

携持小斋名,扁榜随所住。

要知真乐事,未省离跬步。

我亦欲睎颜,从君尚能屡。

形式: 古风

翻译

快乐无法挽留,忧虑却挥之不去。
智者心中自有天地,那里本就充满乐趣。
难道是山林生活,或是借诗酒寻乐?
一旦失去,就觉得少了些趣味。
人们说颜回最快乐,以瓢饮水,蔬菜为伴。
他何曾入我梦中,我却徒然生出羡慕。
他与天同游,对万物并无寄托。
他有自己的小书斋,匾额随居所更换。
真正的快乐无需远求,可能就在身边。
我也想追寻颜回的快乐,还能常常效仿你。

注释

欢悰:快乐的心情。
挽:挽留。
愁思:忧虑的思想。
达人:通达智慧的人。
山林:隐居的地方。
诗酒:借诗歌和饮酒寻求乐趣。
一朝:一旦。
颜子:指孔子弟子颜回。
渠:他,指颜回。
浪自:徒然,无端。
此君:指颜回。
天游:与天同游,超脱尘世。
寓:寄托。
小斋:小书房。
扁榜:牌匾。
未省:未曾知道,不曾体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王岩起乐斋》,表达了对快乐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诗人首先指出,欢乐难以持久留住,而忧虑却难以驱散,但智者内心自有其乐土。他推测这种乐趣可能源于山林的宁静,或是诗酒相伴的生活情趣。一旦失去这样的享受,生活就显得少了趣味。接着,诗人引用颜回以简朴生活为乐的例子,但强调颜回并未真正羡慕这种生活,他的快乐源自内心的超脱。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并不依赖外在事物,而是内心的自在。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也希望追求这种内心的快乐,并愿意跟随王岩起一起体验这种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和反思快乐的本质,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个人修养和生活态度的思考。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丛桂

行攀丛桂枝,坐息丛桂影。

王孙胡不归,岁晏雪霜冷。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其五)

有客过丈室,呼儿具炉薰。

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

沈水已成烬,博山尚停云。

斯须客辞去,趺坐对馀芬。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其四)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诗编。

问诗谁所作,其人久沈泉。

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灯传。

闲无用心处,参此如参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东轩小室即事五首(其三)

去圣未云远,故在黄卷中。

孰能领其要,直用一理通。

森罗废兴事,莹若磨青铜。

使我见万古,敬谢典午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