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绍兴秦烈妇二首(其二)

莫道闺帏饮恨长,争誇芳烈耀珂乡。

三生伉俪缘俄顷,廿五韶华梦一场。

生本昙花心已淡,死应同穴骨犹香。

他年墓木成连理,两两文禽话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挽诗以哀婉之笔,描绘了一位秦烈妇的英勇与深情。首句“莫道闺帏饮恨长”,开篇即以反问形式,强调了这位女性并非因私怨而终其一生,而是有着更为壮烈的追求与牺牲。接着,“争誇芳烈耀珂乡”一句,赞美了她如同珂乡之花般绽放的芳烈精神,不仅在生前赢得了赞誉,更在后人心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三生伉俪缘俄顷,廿五韶华梦一场”两句,将秦烈妇与丈夫之间的深情厚谊浓缩于短短的时光之中,虽短暂却刻骨铭心,仿佛是生命中最绚烂的一场梦。这种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让人感受到即便生命如昙花一现,但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深度,足以超越时间的限制。

“生本昙花心已淡,死应同穴骨犹香”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秦烈妇生死观的敬佩。她虽生于世间如昙花般短暂,但内心早已超脱世俗的束缚,对生死持有淡然的态度。即使面对死亡,她也坚信与爱人同穴而眠,灵魂依旧能散发出芳香,象征着爱的永恒与不灭。

最后,“他年墓木成连理,两两文禽话夕阳”以浪漫的想象收尾,预示着在未来的岁月里,秦烈妇与丈夫的墓地将如同连理枝一般,见证着他们爱情的永恒。而“两两文禽话夕阳”则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寓意着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能够相依相伴,共同度过余生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秦烈妇生平的深情回顾与赞美,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沉的爱情以及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是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

收录诗词(48)

陈毓瑞(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息讼歌用白话体任内作

听、听、听,听我劝,劝尔人民莫结怨。

结怨最易是诉讼,所争无非小事件。

一状告了自必传,原被两造须到案。

你说你是他更是,一造诉来一造辨。

民事须先缴讼费,刑事亦花状纸钱。

请人写状岂白劳,邀人作證更难言。

若遇坏人来架讼,受骗受欺尤可怜。

无数金钱枉费了,骑虎之势下来难。

今日候批明日审,在店候了若干天。

一堂讯结犹幸事,倘遇健讼更缠绵。

纵然胜诉出口气,得不偿失为那端。

如果终归败了诉,折财呕气情难堪。

若知败诉由自取,从此收手尚保全。

若是不服又上诉,未必能操必胜权。

一审二审又三审,家财万贯亦花完。

到了悔时悔已晚,拖下债累问谁填?

败诉苦处说不尽,胜诉且莫笑开颜。

我虽胜了他败了,岂知从此结下冤。

同乡共里虽不远,彼此嫌怨何日捐。

不念旧恶是好汉,未必人人如此贤。

倘或怀怨思报复,后来吉凶更难卜。

此时不遇他日遇,恩怨分明断更续。

欲求无怨将奈何,莫如待人以平和。

和气致祥是非策,暗中受益是多多。

劝尔人民速觉悟,讼则终凶知道么?

胜诉败诉终结怨,何苦平地起风波。

常言家和万事兴,切勿同室来操戈。

又闻和平处世好,人纵欺我忍让过。

天下无不了之事,何必兴讼受折磨。

所有利害已点破,回头是岸诵弥陀。

诚心苦口相劝导,聊作一篇息讼歌。

形式: 古风

过唐境十八盘岭口占一绝以纪实

十八盘岭柏岩西,叠翠层峦路欲迷。

直到山巅云隐处,我身恍似与天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寄感

弥天浩劫扰中原,万姓恩沾雨露安。

只恨我非千岁佛,可能普遍子元元。

形式: 七言绝句

游乌龙泉

洗心亭畔枕城桥,泻玉无声逸趣饶。

漫道出山泉水浊,临流载咏涤尘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