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貂裘虽云温,非妾手中迹。

唯此万里衣,一针三叹息。

叹息恐人闻,缝时常避人。

开缄勿嫌涴,中有双泪痕。

江南十月雁初飞,边地才秋塞草衰。

衣成妾手君宁见,寒到君边妾自知。

寄书问征夫,好在何当还。

西风吹妾梦,夜度鲁阳关。

形式: 古风

翻译

虽然貂皮衣温暖如斯,却非我亲手所制。
只有这件万里之外的衣物,每针每线都饱含着三次叹息。
怕人听见叹息声,缝制时总是避开他人。
打开包裹不必嫌弃污损,衣上已有我两行泪水的痕迹。
江南十月大雁开始南飞,边疆之地秋天草木凋零。
衣服虽在我手中完成,但你能否感受到寒冷,我心自知。
我寄信询问远行的丈夫,何时才能回家。
西风将我的梦境吹过鲁阳关。

注释

貂裘:貂皮做的衣服。
温:温暖。
非妾手中迹:不是我亲手做的。
万里衣:从远方寄来的衣物。
一针三叹息:每缝一针都充满感慨。
恐人闻:担心被别人听到。
缝时常避人:缝制时总是避开旁人。
涴:污损。
双泪痕:两行泪水的痕迹。
江南:南方。
雁初飞:大雁开始南飞。
边地:边疆。
寒到君边:你那边是否寒冷。
妾自知:我自己心里清楚。
征夫:出征的丈夫。
何当还:何时能回来。
西风:秋风。
鲁阳关:古代关隘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通过缝制一件貂裘(貂皮衣)来表达自己的深情。尽管貂裘温暖,但它不是她亲手制作的,所以没有留下她的痕迹。唯有这件千里送去的衣物,每一针都伴随着三声叹息,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不易。

诗人在缝衣时常避开他人,以免自己的叹息被人发现。在衣服的缝隙之中,藏有她的泪痕。通过这件衣物,她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深。

江南十月,天气渐凉,雁鸟开始飞行;边塞初秋,草木已衰。这两句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冷暖。衣服完成后,她希望丈夫能够看到这份心意,但她知道寒冷不仅是气候,更是她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段,诗人托书问询远方的丈夫何时能够回归,这种思念之情如同西风吹过妾梦,让她在夜里越过鲁阳关,彷佛随着这股风,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那份温暖。

整首诗充满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期待,以及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10)

许志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张钦夫机宜惠灵寿杖

九疑连绵青未了,郴江擘出蛟龙吼。

雷公霹雳搜岩幽,化为郁律黄蛇走。

飞电迸火出奇节,黄蛇走立僵如铁。

携看玉女洗头盆,拄上九疑探禹穴。

莫挑马箠渡黄河,莫扣天门阍者诃。

但挂百钱时一醉,从教风雨湿渔蓑。

青钱学士年方少,年少羞为老人调。

即看飞步上蓬瀛,别有青藜夜相照。

形式: 古风

乌夜啼

碧烟障楼天欲暮,飞乌夜集芜城戍。

云外毕逋衔尾来,月明腷膊同枝语。

楼中有人辍机杼,玉笙怨咽凝江雾。

惆怅幽凄夜未阑,桂树秋风兰叶露。

形式: 乐府曲辞

西池清晖亭

亭号清晖阚碧涟,半连村落半神仙。

青山剩得云间日,明月饶分水底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读唐中兴颂

周雅久不复,楚骚方独鸣。

淫哇弄气态,污我潇湘清。

二公好奇古,大节□时□。

磨崖勒唐颂,字字琼□英。

云烟借体势,水石生光精。

浯溪僻南地,自尔闻正声。

诗传播夷夏,孰贵燕然铭。

弦歌入商鲁,永与人神听。

江流或可竭,此文如日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