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丽亭(其三)

每放登高恸,浮云为惨凄。

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

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

怀人原有泪,况听暮猿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此诗《寄丽亭(其三)》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时的哀伤情绪,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每放登高恸”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每当他登高望远,内心便充满了悲痛。接着,“浮云为惨凄”一句,以自然景象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哀愁,浮云的阴沉与诗人的悲伤情感相互映照。

“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湖水浩瀚无垠,仿佛吞没了整个楚地,天空则似乎压低了百蛮之地,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压抑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忧郁感。

“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与命运的感慨,以及在人生选择上的迷茫。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怀人原有泪,况听暮猿啼”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因思念远方的朋友而落泪,而此时耳边传来的暮猿啼声,更增添了悲凉的气氛,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动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洞庭行赠别王大归包山

洞庭一泻八百里,浮云贴天天浸水。

君山一点碍眼青,却似今日酒酣别君之块垒。

问君来何为,欲浮湘沅窥九疑。

问君去,何以为,怯蛟龙,畏山鬼。

送君洞庭水,言归洞庭山。

洞庭之山具区里,八九云梦吞其间。

山名水名一而已,吴楚间关几千里。

谁知地道巴陵中,金庭玉柱遥相通。

吾侪俗骨不能到,但看长风巨浪心忡忡。

楚人肯道七泽小,吴侬但夸具区好。

橙黄橘绿鲈脍鲜,我怪君行犹未早。

与君同时客殊方,看君独归心自伤。

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于兹乡。

但得相逢似人喜,此日天涯可知矣。

安能郁郁久居此,明日扁舟亦东耳。

前途待我烟波中,急棹来追子皮子。

形式: 古风

把酒

把酒意如何,深宵幽感多。

春心怜径草,生意抚庭柯。

名岂身能待,愁将岁共过。

由来著书愿,禁得几蹉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其一)

我生受恩处,虞山首屈指。

我愧视犹父,视我实犹子。

搴帷识诸郎,入坐皆兰茝。

君也交更深,经年其膏晷。

北海时一樽,环顾公心喜。

跌宕饶天情,琢磨究名理。

与世殊酸咸,于物少臧否。

自谓春风中,偕坐从此始。

形式: 古风

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其二)

无何狂飙吹,万变在转盼。

绛帐傥已虚,人琴忽长判。

君复轻装来,束书别同伴。

幽堂落月中,一见泪如霰。

岂意吾两人,如此作聚散。

短衣复出门,气结肝肠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