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穹窿山入宁邦寺

昔闻阳山高,不敌穹窿半。

而我登其颠,振衣凌汗漫。

居然五岳尊,突作三吴冠。

天目来蜿蜒,具区环浩涆。

排云豁洞庭,出日恍秦观。

䆳谷吐烟霞,层峦入霄汉。

盘纡磴道危,杳霭峰纹乱。

石裂纷下驰,厓崩划中断。

崚嶒结鹫头,逶逦出龙干。

钟磬发林间,招提在天畔。

古松剥生皴,丰草深没骭。

藤坞既蒙茸,雨泉亦漫漶。

传闻古鱼吏,白日生羽翰。

仙踪不可求,目境有馀玩。

辟谷辞人间,愿与赤松伴。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申时行所作的《登穹窿山入宁邦寺》。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穹窿山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

首句“昔闻阳山高,不敌穹窿半”,以对比手法,将阳山与穹窿山的高度进行比较,突出穹窿山的巍峨。接着,“而我登其颠,振衣凌汗漫”描述了诗人亲自攀登至山顶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征服的决心。

“居然五岳尊,突作三吴冠”两句,诗人将穹窿山的地位提升至与五岳并列,同时指出它在三吴地区的独特地位,强调其非凡之处。接下来,“天目来蜿蜒,具区环浩涆”描绘了山势连绵,湖水环绕的壮丽景象。

“排云豁洞庭,出日恍秦观”则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日出时分仿佛置身于古代画师笔下的仙境。随后,“䆳谷吐烟霞,层峦入霄汉”进一步描绘了山谷间烟雾缭绕,层层山峦直插云霄的壮观景象。

“盘纡磴道危,杳霭峰纹乱”写出了山路的险峻和山峰的错落有致。接着,“石裂纷下驰,厓崩划中断”描绘了岩石断裂,悬崖峭壁的险峻景象。“崚嶒结鹫头,逶逦出龙干”则以生动的比喻,形容山峰的形状如同鹫鸟之头,蜿蜒曲折如同龙脊。

“钟磬发林间,招提在天畔”描绘了山中寺庙的宁静与庄严,以及远处寺庙的轮廓。“古松剥生皴,丰草深没骭”则通过古松和茂密的野草,展现了山林的原始风貌。“藤坞既蒙茸,雨泉亦漫漶”描绘了藤蔓覆盖的山洞和雨水汇聚的泉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传闻古鱼吏,白日生羽翰”引用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仙踪不可求,目境有馀玩”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但又意识到难以寻觅。“辟谷辞人间,愿与赤松伴”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与仙人赤松为伴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9)

申时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休休居士。明代大臣。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 字:汝默
  • 号:瑶泉
  • 籍贯:明朝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535年-16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怀

朝旭映芙蕖,天然发华姿。

凉飙振梧桐,落叶何纷披。

物性从所受,荣瘁固有时。

玑衡自旋转,陵谷常迁移。

良贵匪轩冕,真乐在茆茨。

所以考槃士,衡泌独栖迟。

亭亭傲霜柏,蔼蔼倾阳葵。

优游以终老,素心恒自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诸公饯送城南楼寄谢

冉冉岁云暮,于役殊未休。

冠盖集相送,置酒城南楼。

微雨霁朝景,骋望消人忧。

苍苍远山色,浩浩清江流。

丹枫罗曲岸,白鸟戏中洲。

景物纷可悦,骊歌促行驺。

衡门昨栖迟,杖屦忝从游。

奈何远离别,一日如三秋。

索居感羁旅,久要慕前修。

适意岂非达,徇禄良足羞。

山灵勿相诮,早晚归林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府江渡

朝发阳朔崖,暮次昭潭渡。

行迈千馀里,孤舟日东骛。

川途阻且长,耳目渐非故。

巉岩夹崇山,杈枒罗茂树。

四望寡人烟,三时昏瘴雾。

深林蹊径绝,怪石波涛怒。

虎穴幸徙踪,狼烽犹置戍。

客子独何为,艰险常道路。

虽怀叱驭心,宁免垂堂惧。

白日易蹉跎,玄发忽改素。

人生苦拘束,多为浮名误。

万事良悠悠,达生庶可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苦雨述怀

我行赴京华,征途才及半。

渡江越淮南,原隰何渺漫。

溽暑当兹时,气候变昏旦。

迅雷激中宵,阴云翳层汉。

山雨骤淋漓,川流俄浩涆。

阳乌避何许,水鸟群相唤。

高浪没危桥,飞湍泻崩岸。

我马淖不前,我车靷已断。

屈诘历羊肠,回顾屡颠汗。

仆夫仰天号,客子抚膺叹。

吁嗟行路难,徬徨日将晏。

尘中苦局促,物外思萧散。

挂冠亦由人,何事长羁绊。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