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愁远,春梦乱。凤钗一股轻尘满。江烟白,江波碧。
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忆、忆、忆。莺声晓,箫声短。
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
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
这首词是北宋时期词人史达祖的作品,名为《钗头凤·撷芳词·寒食饮绿亭》。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愁绪和对美好事物不舍之情的抒情词。
"春愁远,春梦乱。凤钗一股轻尘满。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忆、忆、忆。莺声晓,箫声短。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
这段词语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致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于已逝去之事物的深深怀念。"春愁远,春梦乱"一句,直接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春意迷离,不可捉摸,而这种春愁如同梦境一般,飘渺而不真实。接着"凤钗一股轻尘满"则是对细腻之情的描写,凤钗(发饰)因轻尘而显得更加珍贵,这里的轻尘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之感,凤钗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高贵,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江烟白,江波碧"是春日景色的描绘,江水如同碧玉一般清澈,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片静谧而迷人的画面。"柳户清明,燕帘寒食"则写出了春日的宁静与孤寂,柳树摇曳,燕子在帘幕间穿梭,其间流露出诗人对独处时光的感受和体验。
词中反复出现的"忆、忆、忆"表达了深沉的怀旧之情。"莺声晓,箫声短"则是对春夜中鸟鸣与乐器声音的描写,这里的莺(一种小型鸟类)和箫(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都是春夜中的声音,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传达了对美好时光不愿放手的情感。
"落花不许春拘管。新相识,休相失"则是对生活中美好的无常和珍惜之情的表达。落花不再被春天所束缚,即便是自然界的规律,也不能阻止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而"新相识,休相失"更强调了对于新的际遇与记忆保持珍贵,不要轻易失去。
最后两句"翠陌吹衣,画楼横笛。得、得、得。"则是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满足之情的表达。翠陌即是绿色的田野,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穿行,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乐趣;而画楼横笛,则是在精致的建筑空间内,通过音乐来陶冶身心,这里的"得、得、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好体验的满足和喜悦。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命态度。
不详
1163~1220?年。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蕙花老尽离骚句。绿染遍、江头树。
日午酒消听骤雨。青榆钱小,碧苔钱古。
难买东君住。官河不碍遗鞭路。被芳草、将愁去。
多定红楼帘影暮。兰灯初上,夜香初炷。
犹自听鹦鹉。
草脚青回细腻,柳梢绿转条苗。旧游重到合魂销。
棹横春水渡,人凭赤阑桥。
归梦有时曾见,新愁未肯相饶。酒香红被夜迢迢。
莫交无用月,来照可怜宵。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著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
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