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考功

虚灵天地心,亹亹万化机。

几形有动静,诚尽无显微。

人惟不自信,稷颜有相违。

居人惮寒暑,游子行不归。

谁知烱然存,彼物乃吾知。

高人真畏友,圣贤吾师师。

形式: 古风

翻译

心灵超越世俗,万物变化的奥秘无穷。
万事万物形态各异,动静皆有其理,真诚深入无微不至。
人们往往缺乏自信,与稷颜(古人名,此处泛指智者)的见解有时会有冲突。
居家之人畏惧寒暑,而游子却不愿回归。
谁能料到,明亮如炬的存在,唯有我才能感知。
高尚的人是我真正的朋友,圣贤则是我学习的榜样。

注释

虚灵:超脱世俗的心灵。
亹亹:连续不断。
万化:万物变化。
机:奥秘。
诚尽:真诚深入。
显微:细微之处。
稷颜:智者。
相违:观点不合。
烱然:明亮的样子。
存:存在。
高人:高尚的人。
畏友:敬畏的朋友。
圣贤:圣人和贤者。
师师:学习的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寄李考功》,以虚灵之心与万物变化为引,探讨了生命与自然的微妙关系。首句“虚灵天地心”表达了对宇宙本源的敬畏和内心的空灵,强调心灵的广阔与包容。次句“亹亹万化机”则揭示了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之理。

接下来,诗人通过“几形有动静,诚尽无显微”进一步阐述了世间万物的动态平衡和内在真理,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蕴含着诚挚和深意。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导致与稷颜(古人名,此处可能象征智慧)的理念有所偏离。

“居人惮寒暑,游子行不归”借日常生活中的寒暑变迁,寓言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容易被外在环境所困,忽视了内心追求。然而,“谁知烱然存,彼物乃吾知”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智慧的认识,认识到真正的存在和智慧隐藏在看似平凡的事物之中。

最后两句“高人真畏友,圣贤吾师师”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之人和圣贤的敬仰,视他们为人生的导师和精神上的朋友,体现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知识的谦卑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哲思入诗,寓道理于生活场景,体现了魏了翁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其一)庄敬日强斋

天以行故健,火以宿故壮。

卓哉主一翁,挈我洙泗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漾]韵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其四)竹亭

西山抱孤洁,淇水凝寒绿。

古来长安道,多少閒草木。

形式: 五言绝句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其五)松庵

受命独也正,岿然十八公。

人独匪正命,胡然不如松。

形式: 古风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其三)南谷

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

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