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甫宦楚久不得书赋此为寄

高枕沧江岁屡移,渚宫旌节未应迟。

虚劳白雁三湘转,依旧青山九处疑。

老去交游随态失,怪来辞赋畏穷知。

吴门岂少耕桑侣,为忆燕台握手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助甫宦楚久不得书赋此为寄》。诗中描绘了诗人长期在楚地为官,却久无音讯,内心充满忧虑与期待的情景。

首联“高枕沧江岁屡移,渚宫旌节未应迟”,以“高枕”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静卧于江边的情景。然而,时光流转,年复一年,他所牵挂的“渚宫旌节”(可能指官职或使者)却迟迟未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急切期盼。

颔联“虚劳白雁三湘转,依旧青山九处疑”,运用了“白雁”这一意象,象征着远方的信使或消息。诗人想象着白雁在三湘之地辗转传递消息,但最终还是未能带来期待中的回复,只能面对依旧的青山,心中满是疑惑和无奈。

颈联“老去交游随态失,怪来辞赋畏穷知”,诗人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往日的交游伙伴似乎都已失去联系,连写辞赋表达情感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触及到内心的伤痛。

尾联“吴门岂少耕桑侣,为忆燕台握手时”,诗人虽身处楚地,但心中仍怀念着吴门(泛指家乡或熟悉的环境)的耕桑之乐,以及与友人相聚燕台(可能指聚会场所)的美好时光。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旧友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远方消息的深切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赠莫山人之建康谒蔡侍郎

十年如罄著书忙,此日携书走建康。

蜡屐仍堪朱雀雨,褐衣偏傲白门霜。

穷时荃蕙须防化,暗里骊珠且慎藏。

解道相逢谁倒屣,只今犹有蔡中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病秋

年年颇诧逢秋健,今日秋来兴渐孤。

不独穷愁畏摇落,即防衰骨费支吾。

惊心屡却青菱镜,避客兼嗔白玉壶。

犹有苦吟成宿业,此生那用借诗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八月十八日观潮季生所潮不甚涨而饮甚适有作

雪山东控海门流,望里微茫迥更愁。

八月虚传枚叔赋,千年欲散伍胥雠。

干云彩鹢帆徐展,夹浦朱帘雨尽收。

唯有汪伦偏解我,还将水调按歌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仲蔚过余将别而公瑕适至欢饮有作

秋月垂缺秋花开,俞子欲别周子来。

此我平生最如意,故人相聚未论才。

江烟漠漠鱼虾市,夜色沉沉鹦鹉杯。

总道柴门甘寂寞,客星今已傲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