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骡车谣》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徐倬所作,通过对骡车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
诗中以“车铎忙,替戾冈”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骡车在崎岖道路上艰难行进的情景。接着,“骡转毂,尾秃速”,通过骡子的疲惫状态,暗示了运输任务的繁重和时间的紧迫。诗人以“路崎岖,声独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劳作的不易。
“嗟尔车中人,何不还家抱黄犊?”一句表达了对车中人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农耕生活的向往。随后,诗人通过“宝剑金玉装,少年骏马驮”与前文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阶层之间的鲜明差异,强调了社会的不平等。
“车中坐老叟,面皱鬓又皤”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车中劳作的场景,其面容沧桑,体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悲苦命运。
“骡兮骡兮负汝何?簸之扬之非,颠之倒之裂裳衣。”这一段通过骡子的痛苦表达,反映了劳动工具的残酷和不公。诗人借骡子之口,对那些迫使它承受如此重负的人提出了质问,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劳人草草将安之?人与尔骡计总非。”这两句直指社会问题的核心,指出劳动者的生活境遇与社会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压迫。
最后,“鸡初喔,乌再啼,北斗阑干月沉西”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主题。而“满地冰霜骡足动,踏破千家万家梦”则将个人的苦难上升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表达了对广大民众梦想被现实碾压的感慨。
全诗以“捶马勿伤面,捶骡勿伤背。伤背乌啄疮,后日难重载”告诫那些压迫者,要善待劳动工具,否则将面临无法继续承载重负的后果。最后,“八口安食骡奔波,骡若不行谁能那!”强调了骡子在家庭生计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对劳动者的同情。
《骡车谣》不仅是一首对骡车劳作场景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深刻批判,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