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

清晓候门立,癯然骨空留。

举步衣尘飘,知是儒者流。

向我一长揖,未言知有求。

曰来自暮春,挟卷逐朋俦。

只言秋有花,谁知雪空稠。

许织既非素,颜瓢亦足羞。

男儿志四方,身口不自谋。

日饥犹可支,夜寒风飕飗。

击石爇□枝,即此是衾裯。

吾道乃终穷,悔不事荒畴。

薙发入空门,未审能见收。

我闻心惨裂,哽咽语不休。

止止勿复道,分钵润枯喉。

斯文天未丧,诗书安可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晨在门前等待的僧人,以简朴的生活态度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其对人生和世事的独特见解。诗中通过僧人的言行,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追求与反思,以及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自省。

首句“清晓候门立,癯然骨空留”描绘了清晨时分,僧人独自站在门前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他清瘦、脱俗的形象。接着,“举步衣尘飘,知是儒者流”则暗示了僧人虽然身处佛门,但内心仍保持着儒家学者的风范。

“向我一长揖,未言知有求”展示了僧人待人接物的谦逊与真诚,即使面对陌生人也表现出尊重。接下来的几句“曰来自暮春,挟卷逐朋俦”,描述了僧人从春天开始,跟随朋友四处游历的情景,体现了他追求知识与友谊的生活态度。

“只言秋有花,谁知雪空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随后,“许织既非素,颜瓢亦足羞”则借比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自省。

“男儿志四方,身口不自谋”强调了僧人对个人目标与行动的坚持,即使面临生活的艰难,也不放弃追求。“日饥犹可支,夜寒风飕飗”进一步描绘了僧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

“击石爇□枝,即此是衾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击石取火、利用树枝取暖,展现了僧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智慧。最后,“吾道乃终穷,悔不事荒畴”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反思与遗憾,同时“薙发入空门,未审能见收”则暗示了对出家生活的犹豫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僧人的故事,探讨了人生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我、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性。诗中充满了哲理意味,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洞察。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即事有寄二首(其一)

贵贱本殊伦,祸福无常理。

大宝不发光,常恐逼神忌。

宁作井中泥,毋为江上水。

水清起波澜,泥浊甘同弃。

宁为井中蛙,毋作枝间翠。

枝高弋者慕,井深终有底。

达人置其身,不以众趋地。

卑污胜高明,高明吾深耻。

形式: 古风

即事有寄二首(其二)

多难贱骨肉,豺虎同居止。

神驭若无方,爪牙奋其利。

盈盈天地间,出入将焉避。

防维非不同,耻辱皆有以。

所贵我无心,无心以终始。

形式: 古风

腊月九日夜

腊月九日夜,明星犹历历。

须臾布稠云,青天无间隙。

掩户拥敝裘,孤心守岑寂。

狂飙恣凭凌,千峰交剑戟。

魑魅集阶庭,豺虎成羽翼。

乾坤互叫号,百灵齐辟易。

鹊巢委尘泥,乔木无一直。

势压栋欲摧,谁复支半壁。

东南三尺窗,恍惚万矢射。

倾如裂缯声,枕上生霹雳。

河坼长白颓,纵横那可敌。

寒躯几欲死,乃见袈裟力。

终古竟如斯,帝心殊未测。

因思行道人,咫尺将焉适。

安得大布帷,万姓共栖息。

形式: 古风

对菊

河东一老翁,赠我菊一枝。

一枝四五花,众叶亦纷披。

沃以石泉水,培以高冈泥。

当此草木枯,孤生无乃奇。

春露既无分,秋霜安可辞。

负性宁或殊,存心良独希。

城中多嚣尘,对酒亦非宜。

所以避名园,并不羡东篱。

独爱山中人,相向共茆茨。

本无堪俗赏,非自宝幽姿。

日夕幸无营,寂然淡共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