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贼后

带号乞兵急,英雄陷贼围。

江山犹未静,鱼鸟欲何归。

城露桑榆尽,时平老幼稀。

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紧急求援的号角声响起,英雄被叛贼包围。
国家还未太平,鱼鸟都找不到归宿。
城中的桑树和榆树已凋零,和平时期老人小孩少见。
书信是在战后得到的,阅读时泪水浸湿了衣裳。

注释

陷贼围:被敌人包围。
江山:国家。
静:太平。
桑榆:泛指树木,象征岁月。
尽:凋零。
时平:和平时期。
老幼稀:老人小孩少见。
战后:战争之后。
血盈衣:泪水浸湿衣裳,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传达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开篇“带号乞兵急”表明战争紧迫而又仓促,英雄却被敌军围困,这种局面显示出一方力量之弱和危机之严峻。“江山犹未静”则形象地表现了战乱尚未平息的混乱状态,而“鱼鸟欲何归”更是通过动物的迷茫无处栖息来反映人类在战争中的流离失所。

诗人接着写道:“城露桑榆尽,时平老幼稀。”这里,“城露桑榆尽”可能暗示战后城市破败,连树木也被毁坏,而“时平老幼稀”则意味着战争的残酷使得老人和孩子都难以生存,这种景象令人心酸。

最后两句“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获得了一本沾满鲜血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记录战争悲惨情境的文字,感受到了深切的痛苦和哀伤。这里的“血盈衣”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和痛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象的刻画,以及对生命流离失所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和对人民深切同情的情感。

收录诗词(33)

林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人归日东

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

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

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

门外人蔘径,到时花几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人宰浦城

东南犹阻寇,梨岭更谁登。

作宰应无俸,归船必有僧。

滩平眠獭石,烧断饮猿藤。

岁尽校殊最,方当见异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升道靖恭相公分司

东风时不遇,果见致君难。

海岳影犹动,鹍鹏势未安。

星沈关锁冷,鸡唱驿灯残。

谁似二宾客,门闲嵩洛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篪。

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

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