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村

路盘白竹村,崎岖探穷谷。

居人八九家,林杪构破屋。

下惟四柱立,亭亭不附木。

仰视如鸟巢,夕暝梯云宿。

楼动晚风吹,万竿如戛玉。

已防虎豹害,复惧麋鹿触。

我行多仿徨,不敢岐路哭。

从者俱饥色,清潭聊手掬。

吾语勿苦饥,餐松毛羽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白竹村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村的自然风光与生活状态。

首句“路盘白竹村,崎岖探穷谷”,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行程的艰难,山路蜿蜒曲折,深入幽谷,暗示了探索的不易。接着,“居人八九家,林杪构破屋”描绘了村落的简陋与宁静,仅有的几户人家在林梢搭建破旧的房屋,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原始。

“下惟四柱立,亭亭不附木。仰视如鸟巢,夕暝梯云宿。”进一步展示了村落的环境特点,低矮的房屋仅由四根柱子支撑,独立于地面,与周围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夜晚时分,人们攀梯而上,栖息于如同鸟巢般的屋顶,形象地描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

“楼动晚风吹,万竿如戛玉。”晚风轻拂,竹林摇曳,仿佛是玉石相击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诗意的氛围。然而,这样的美景背后,却隐藏着对安全的担忧,“已防虎豹害,复惧麋鹿触”,表达了对野生动物潜在威胁的警惕。

“我行多彷徨,不敢岐路哭。”面对未知与困难,诗人内心充满了彷徨,但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坚强面对,不敢在歧路上哭泣,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从者俱饥色,清潭聊手掬。”随行的人们因饥饿而面露疲惫之色,诗人只能以清澈的潭水解渴,展现了生活的艰苦。

最后,“吾语勿苦饥,餐松毛羽足。”诗人鼓励随行者,即使面临饥饿,也要保持乐观,以松树的叶子和羽毛为食,寓意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生存之道,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超脱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白竹村的自然风光和村民的生活状态,更蕴含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收录诗词(4)

张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纲孙,又号竹隐君。美须髯。性淡泊,不乐交游,喜游览深溪邃谷。其诗悲凉沉远,尤长于五言古诗。与丁澎、陆圻等称西泠十子。有《秦亭诗集》等

  • 字:祖望
  • 号:秦亭
  • 籍贯:明末清初浙江钱塘
  • 生卒年:1619—?

相关古诗词

涿州城

晓霜不在地,微白生牛背。

遥望涿鹿城,隆然沙碛内。

控緤走其下,壁立皆土块。

此地古范阳,甲兵天下最。

侧耳闻啼饥,伤心自我辈。

野狼遇人嗥,苍鹰攫雉碎。

生涯底如此,浩叹兹行迈。

形式: 古风

晏城

小小古晏城,西对华不注。

昔之晋郤克,逐马匝此处。

我行实已懒,解鞍歇薄暮。

鸱枭啸其群,老乌守枯树。

不见古人迹,断碑委樵路。

手摸苔藓痕,字句读未误。

平仲之采地,缅然起思慕。

奈何千载后,芜没如野戍!

相望有远山,恐是齐朝舞。

形式: 古风

登城西南隅次毛驰黄韵

野阔天高枫叶丹,凤凰城上倚楼看。

苔深玉马秋逾静,露涩铜驼晓未干。

南浦云屯千骑合,西陵木落万家寒。

愁来鼓角霜前动,莫听征鸿去渺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芜城感旧

花影莺声句偶传,无端真得玉人怜。

刘郎前度身犹在,杜牧三生事惘然。

银烛夜阑分险韵,画栏春半响么弦。

玉钩斜外伤魂处,落尽桃花叫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