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行

越西之疆古姑蔑,南走滇黔右两浙。

万山回合抱孤城,一道金溪沸奔雪。

狂氛一夜吹黑云,闽关以北无坚屯。

国家承平三十载,卒见烽火皆崩奔。

弹丸小邑千岩底,踣之直用靴尖耳。

城存与存亡与亡,不死犹图报天子。

奔走风尘万岭间,齧指血溅蟠桃山。

浮图一矢贺兰志,誓不与贼生同天。

仰天叩心天鉴此,收城岂雪生民耻。

百里提封谢主恩,孤臣待罪甘心矣。

十年长吏愧苍黎,乱后还惊有孑遗。

君不见月波亭上清秋魄,依旧含情照越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崔㟆的《越西行》描绘了越西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沧桑。首句“越西之疆古姑蔑,南走滇黔右两浙”展现了地域的辽阔和历史底蕴,紧接着“万山回合抱孤城,一道金溪沸奔雪”描绘了山川环绕中孤城的独特风貌,以及金溪奔腾的壮丽景象。

诗中“狂氛一夜吹黑云,闽关以北无坚屯”暗指战事突起,局势动荡,“国家承平三十载,卒见烽火皆崩奔”表达了对和平时期的怀念和战乱来临时的震惊。接下来,诗人聚焦于小城的坚守:“弹丸小邑千岩底,踣之直用靴尖耳”,表达出小城人民虽微弱但坚韧的决心。

“浮图一矢贺兰志,誓不与贼生同天”体现了僧人的英勇抗敌,以及对贼寇的坚决对立。“仰天叩心天鉴此,收城岂雪生民耻”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洗雪耻辱的期盼,以及对百姓疾苦的深深关切。

最后,“百里提封谢主恩,孤臣待罪甘心矣”流露出诗人对皇恩的感激和对自己忠诚的表白,而“十年长吏愧苍黎,乱后还惊有孑遗”则表达了对战乱后民生凋敝的感慨和对幸存者的同情。

结尾处,“君不见月波亭上清秋魄,依旧含情照越西”以月光象征永恒的希望,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越西地区的深情厚谊。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收录诗词(7)

崔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竹西亭

歌吹扬州路,西亭旧足夸。

香风散罗绮,夜月写琵琶。

画鹢停深柳,春城覆落花。

追思全盛日,肠断玉钩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毗陵道中

挂席当春杪,毗陵古岸舟。

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

岁祲花空发,城荒麦未秋。

东南财赋地,谁慰一人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吴门道院弥罗阁

飞阁层霄迥独攀,凌虚凭眺俯人寰。

金铺昼暝栖云雾,碧落风轻礼佩环。

槛外天低吴苑树,窗中人倚洞庭山。

花洲锦缆知何处,千里毗陵一夜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小隐岩

竟日穷搜讨,幽意犹未足。

更过小隐岩,随步姿清瞩。

两壁势相拒,一径往如复。

石跨涧为梁,僧缘崖作屋。

檐飞四时溜,窗倚千竿竹。

山花不辨名,溪草随意绿。

风尘接混茫,声光相为触。

主人意殊快,张宴岩之曲。

高歌翻宿鸟,清吹振林木。

促席尽绸缪,开襟谢拘束。

安知高峰外,夕阳下平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