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陶得和制墨

麋胶万杵捣玄霜,螺制初成龙井庄。

悟得廷圭张遇法,古松烟细色苍苍。

桐花烟出潘衡后,依旧升龙柳枝瘦。

请看陶法妙非常,一点浓云琼楮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名为《赠陶得和制墨》。诗中描绘了制墨的过程与艺术之美,充满了对墨的赞美之情。

首句“麋胶万杵捣玄霜”,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制墨时的精细与艰辛,将墨料捣碎至极细,如同捣碎玄色的霜雪,形象地展现了制墨工艺的复杂与严谨。

次句“螺制初成龙井庄”,则转而描述制墨的原料与地点,暗示龙井庄是优质墨料的产地,螺制(用螺壳研磨)使得墨质更加纯净,品质上乘。

“悟得廷圭张遇法”一句,提到廷圭与张遇两位古代制墨大师的技法,暗示陶得和在制墨技艺上有深入的理解与领悟,能够继承并发扬前人的智慧。

“古松烟细色苍苍”描绘了制墨过程中使用的古松烟,其细腻的颜色呈现出苍茫之感,既是对墨色的赞美,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

接下来,“桐花烟出潘衡后,依旧升龙柳枝瘦”两句,通过桐花烟与升龙柳枝的形象对比,进一步展现制墨技艺的高超与独特之处。桐花烟的轻盈与升龙柳枝的瘦劲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陶得和制墨技艺的精妙与独特。

最后,“请看陶法妙非常,一点浓云琼楮透”总结全诗,强调陶得和的制墨方法之妙,即使是一点浓云也能透过琼楮(一种珍贵的纸张),展现出墨的透明度与层次感,再次赞美了陶得和制墨技艺的卓越。

整首诗通过对制墨过程与效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制墨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陶得和制墨技艺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赠沈生卖墨

桐烟墨法后松烟,妙赏坡翁已久传。

麋角胶清莹玄玉,龙文刀利淬寒泉。

山廨唯珍白鹅帖,云窗谁录古苔篇。

爱尔治生吴市隐,收煤一室数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墨生吴善

铜官山下白云亭,涧底长松长茯苓。

传得潘生烧墨法,墨成持赠写丹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破砚

彼美端溪石,家藏岁月多。

廉隅皆破缺,筋力尽研磨。

玉亦坚而已,星如粲者何。

向来曾自诡,持用掇高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谢书巢送宣和泸石砚

巢翁新得泸州砚,拂拭尘埃送老樵。

毁璧复完知故物,沈沙俄出认前朝。

毫翻夜雨天垂藻,墨泛春冰夜应潮。

恐召相如令草檄,为怀诸葛渡军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