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秋夜闻笛和清真

润逼烟纱,凉添山枕,待月帘阴竹暗。

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

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露叶霜花明烂。

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镜屏中、尚识吴娘面。

无人唱、暮雨清尊畔。莫问翠冶红骄,总行云催散。

燕重来、寂寞西风馆。年华泪、锦瑟闻长叹。

但梦地、百转飙轮,触回肠欲断。

形式: 词牌: 拜星月慢

鉴赏

这首《拜星月慢·秋夜闻笛和清真》是清代词人郑文焯的作品,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美。开篇“润逼烟纱,凉添山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湿润与微凉,暗示着秋意渐浓。"待月帘阴竹暗"进一步渲染了月色朦胧、竹影婆娑的氛围。

"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通过笛声的传递,勾勒出邻家的神秘与远方的遐想,"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由凉意引发的孤寂情绪。"露叶霜花明烂"更显秋夜的清冷与明亮。

"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将秋夜的幽深情感化为无形的秋魂,增添了词境的空灵。"镜屏中、尚识吴娘面"借镜中的容颜,寄托了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无人唱、暮雨清尊畔"又增添了孤独与落寞的情绪。

后半部分,词人感叹繁华不再,"翠冶红骄"象征的热闹已逝,"总行云催散"寓言人生的无常。"燕重来、寂寞西风馆"以燕子归来反衬人的孤独,"年华泪、锦瑟闻长叹"借锦瑟之音抒发岁月沧桑的哀叹。

最后,词人陷入梦境,"飙轮"象征人生的疾驰,"触回肠欲断"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整体上,这首词以秋夜笛声为引,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曳柳蝉疏,黏莎萤小。过云流响初鸿到。

上灯花影隔窗深,下帘月气侵阶悄。

琴思吟销,茶香梦袅。露床滴翠凝清筱。

年光有味是新凉,不堪独夜悲秋早。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六丑.芙蓉谢后作

又年芳催老,悄立遍阑干危碧。

怨花后期,无言花暗泣,黦地谁惜?

更洒黄昏雨,水环风佩,数断红消息。

罗裳自染秋江色。穗帐才遮,珠茵旋积。

盈盈,怎堪搴摘?只轻朱薄粉,愁上簪帻。

西园霜夕,照清池宴席。步绮淩波地,成往迹。

尊前换尽吟客。纵仙城梦见,玉颜非昔。

钗钿坠似曾相识。

终不向一镜东风媚晚,鬓边狼藉。

飘零恨独在江国。怕旧题锦段重重泪,无人赠得。

形式: 词牌: 六丑

彩云归.九日城东亭登高

危亭锁翠倚崇冈。带虚岚、故国斜阳。

看冷枫、暮色馀霞散,波路迥、暝入秋乡。

更堪催、小城寒信,到西风雁行。

向此念、旧游天远,立尽昏黄。茫茫。

登临百感,镇销凝、海涨尘荒。

昨宵酒醒,何处残笛,又绕空梁。

甚百年、悲秋未了,只恁风物凄凉。

伤心是、簪到黄花,绿鬓先霜。

形式: 词牌: 彩云归

雪梅香.亭皋见月旷然起故园之思

雨初歇,凭高极目送荒寒。

揽征蓬千里,烟光澹著愁颜。

秋尽林皋到残月,夜明楼阁起虚澜。

雁声落,笛里人家,犹梦关山。无端。

换离景,一片伤心,画出应难。

水阔天低,望中故国云还。

乱叶从风诉飘泊,晚花凝露泪阑干。

归来后、满镜清霜,肠断谁看。

形式: 词牌: 雪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