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

余家端溪旁,持斧斲溪骨。

岁深积成林,真气资蓬勃。

一从板荡来,散作磨刀石。

墨池鼓风波,焚之恨无及。

奇觏乃于斯,转复生叹息。

古绣若苔斑,莹然马肝色。

沿缺中已凹,定是千年物。

黑松发黯光,滑泽水不竭。

想其在空岩,无心求赏识。

良工苦经营,因以珍几席。

不知前代人,研尽几斗血。

神物固不常,自然遭磨折。

笑彼卞氏璞,欲遇徒三刖。

如何抱坚贞,静默守寒碛。

我见岂偶然,为之重拂拭。

再拜置诸怀,永以伴幽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古砚的来历与命运,充满了对古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人通过描述古砚的形成过程、用途变迁以及对其价值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首先,诗人提到古砚源自端溪旁,经过岁月的积累,逐渐形成一片森林,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描绘了古砚的自然生长过程,也隐喻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接着,诗人讲述了古砚的用途变化,从最初的磨刀石到后来成为研墨的工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然而,由于墨池的风波和火的破坏,古砚未能幸免,留下了遗憾和惋惜之情。

在发现这块古砚时,诗人不禁感叹其独特的外观和质地,仿佛能感受到它在空岩中默默无闻的存在,以及匠人的精心雕琢。诗人认为,古砚不仅是实用的文房用品,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的珍贵物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砚的敬重之情,将其视为珍贵的伴侣,愿意为它擦拭并珍藏。这种情感超越了物质的价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深深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古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美学的追求和尊重。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从千山携龙牙回约诸子同啖

不是山中人,不识山中味。

采采须及时,盈筐叠山翠。

得以山中日,濯以山中水。

恬淡本性成,微苦亦有致。

楮鸡非其伦,弟薇友石耳。

携之入城郭,犹带山岚气。

一嚼清齿牙,再嚼沁心髓。

愿言啮雪人,共领山中意。

形式: 古风

偶怀

手把山中雪,欲寄城中人。

城中亦有雪,山雪净无尘。

鲜白却易点,愿言慎厥因。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咏古二首(其一)

富春不避世,渭水不匡时。

事会乃适然,隐见无预期。

鹰扬若有意,何异熊与罴。

羊裘若无心,客星光亦微。

营丘与钓台,千载高嵬嵬。

形式: 古风

咏古二首(其二)

采莲入深谷,养此眉与须。

一朝事适逢,敢自爱幽隅。

以身为羽翼,岂曰为帝储。

安危在一割,汉道争须臾。

卓哉四老人,山水本空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