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宿山馆(其五)》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好勇不须探虎穴,爱奇何用点犀灯”,以“好勇”和“爱奇”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勇敢与好奇的态度。他指出,真正的勇敢并非在于冒险进入危险之地,而是在于内心的坚定与勇气;同样,追求新奇也不必借助外在的工具或手段,内心的好奇与探索才是关键。这两句诗寓意深远,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时,应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而非外在的形式表现。
颔联“当求义路勤行己,休把福田閒问僧”,进一步阐述了个人修养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诗人主张,应当追求符合道义的道路,并努力践行自我完善,而不是空闲时向僧人询问佛法。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真正的智慧与道德实践应源于自身的努力与思考,而非依赖于外在的指导或仪式。
颈联“一榻静无尘世物,半宵浑似玉池冰”,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想象自己在山中的一间简陋的馆舍中,夜晚静坐,周围没有世俗的纷扰,仿佛置身于一片纯净的冰雪世界之中。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体现了他对内心平静与精神纯净的追求。
尾联“起来题作清心馆,此去泥污千万层”,诗人决定将这间山中小屋命名为“清心馆”。这一举动象征着他对心灵净化的承诺,同时也暗示了他愿意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纯洁与清明。最后一句“此去泥污千万层”则表达了诗人决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影响,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
综上所述,《宿山馆(其五)》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心灵净化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富有文学美感,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