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人在道路旁对佛像进行礼拜的情景,充满了虔诚与哀伤的情感。首句“道旁还礼拜,稽首泪先零”生动地展现了行人的动作与情感,他不仅在道路旁对佛像进行礼拜,甚至在行礼之时泪水已先自落下,表现了内心的深切哀痛或对某种事物的不舍。
接下来的两句“天定若无改,佛悲何有灵?”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探讨了命运的不可改变与佛的慈悲是否真的有效。这里通过对比天命的不变与佛的慈悲,表达了对命运与信仰之间关系的思考。
“祗教除妄想,应惜枉劳形。”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强调去除心中的妄想和幻觉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珍惜身体,不应徒劳无功地追求虚幻的事物。
最后,“法力自深广,归家惟奉经。”总结了佛法的力量及其深远影响,鼓励人们回归家庭,通过诵读经典来实践佛法。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思考,展现了对生命、命运、信仰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