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其一)

花台响彻歌声暖。白日林中短。春心摇荡客魂消。

搓粉揉香排比、一团娇。重来犹自寻芳径。

吹鬓东风影。步金莲处绿苔封。

不见彩云双袖、舞惊鸿。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千里的作品,名为《虞美人(其一)》。从诗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园景象和情感体验的诗歌。

"花台响彻歌声暖" 一句,通过“花台”这一特定景物设置了整个画面,同时,“歌声暖”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温馨宜人的氛围。这里的“暖”字用得非常到位,不仅形容了声音,也暗示了春天的温度和情感上的温柔。

"白日林中短" 这一句,描绘出阳光在树林间穿梭的景象,“短”字生动地表现了日影在林间移动的瞬间美感,同时也暗示了一天时光流转的迅速。

"春心摇荡客魂消" 这句话中,“春心”指的是春天唤起的情愫和情怀,“摇荡”形容这种情绪的波动不定,而“客魂消”则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在春光下的淡化。

"搓粉揉香排比、一团娇"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种精致的生活美感和女性的柔美形象。这里的“搓”、“揉”等动作字极富画面感,传达出一种细腻入微的情趣。

"重来犹自寻芳径" 这句话表明诗人对春天美景的不断追求和向往,“寻芳径”则是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游园寻花的小路,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不厌其烦的探索。

"吹鬓东风影" 这句通过“东风”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意象,“吹鬓”则是在细腻地展现人物在春风中的状态和情感。

"步金莲处绿苔封" 这句话中,“金莲”通常指的是荷花,这里可能是对园中某种植物的美称。诗人通过脚步在“金莲”旁边,传达了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不见彩云双袖、舞惊鸿"则是在描绘一场无人的舞蹈,或是对美好幻景的追忆。这里的“不见”与上文中的“寻芳径”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丽事物虽未亲眼所见,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其存在和影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情趣的春日游园画面。

收录诗词(93)

方千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解连环

素封谁托。空寒潮浪叠,乱山云邈。

对倦景,无语消魂,但香断露晞,絮飞风薄。

杜宇声中,动多少、客情离索。

远阑干伫立,暗记那回,赏遍花药。依依岁华自若。

更低烟暮草,残照孤角。

□叹息、故里春光,有幽圃名园,算也闲却。

早早归休,渐过了芳条华萼。

趁良时,按歌唤舞,旧家院落。

形式: 词牌: 解连环

解语花

长空淡碧,素魄凝辉,星斗寒相射。凤楼鸳瓦。

天风动,冉冉佩环高下。歌清韵雅。

对好景、芳樽满把。花雾浓,灯火荧煌,笑语烘兰麝。

千斛明珠照夜。况人如图画,明艳容冶。绣巾香帕。

归来路,缓逐杏鞯骄马。笙歌散也。

愁万炬、绛莲分谢。更漏残,惊听西楼,吹小梅初罢。

形式: 词牌: 解语花

解蹀躞

院宇无人晴昼,静看帘波舞。

自怜春晚,漂流尚羁旅。

那况泪湿征衣,恨添客鬓,终日子规声苦。动离绪。

谩徘徊愁步。何时再相遇。旧欢如昨,匆匆楚台雨。

别后南北天涯,梦魂犹记关山,屡随书去。

形式: 词牌: 解蹀躞

蕙兰芳/蕙兰芳引

庭院雨晴,倚斜照、睡馀双鹜。

正学染修蛾,官柳细匀黛绿。

绣帘半卷,透笑语、琐窗华屋。

带脆声咽韵,远近时闻丝竹。

乍著单衣,才拈圆扇,气候暄燠。

趁骄马香车,同按绣坊画曲。人生如寄,浪勤耳目。

归醉乡,犹胜旅情愁独。

形式: 词牌: 蕙兰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