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关

千重山势总嶙峋,始识函关险绝伦。

世运灭周无善国,天心兴汉有强秦。

草深白昼行骄虎,坑暗阴风走野燐。

太息诗书飞烬后,咸阳宫殿亦灰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函关》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通过对函谷关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函谷关,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关隘之一,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王朝更迭。

首联“千重山势总嶙峋,始识函关险绝伦”开篇即以磅礴之势描绘了函谷关所在之地的险峻地形,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展现出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接着,“始识函关险绝伦”一句,强调了函谷关的险要程度,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

颔联“世运灭周无善国,天心兴汉有强秦”则将视角转向历史,对比了周朝的衰落与汉朝的兴起。周朝末年,诸侯争霸,天下大乱,而秦朝崛起,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这一联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更替,以及强权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颈联“草深白昼行骄虎,坑暗阴风走野燐”进一步描绘了函谷关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可能发生的战争场景。白天,草丛中潜伏着凶猛的老虎,夜晚,阴冷的风中飘荡着野火的光芒,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预示着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

尾联“太息诗书飞烬后,咸阳宫殿亦灰尘”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在战火纷飞之后,曾经辉煌的诗书文化被摧毁,昔日繁华的咸阳宫殿也化为尘土。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明破坏的痛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函谷关这一特定地点,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文明的兴衰以及战争的残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61)

梁以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波道中

已入偏隅岂易存,黄芩曾建一军屯。

西秦失鹿人初猎,南楚无萍虎又蹲。

远望孤城寒夕照,久知高阙落苔痕。

乌江亦有重瞳泪,飞入桃花逐水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孝陵

备极艰虞势自乘,总非前古得相称。

干戈尚笑谋秦动,贫贱谁知继舜兴。

淮上晚云空易黑,鄱阳春水不曾澄。

钟山草木无樵入,日落鹃啼问孝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沛中

一入徐州一路长,几家鸡犬共斜阳。

书生已老无姬梦,云气空传有汉乡。

二世殿门焚犴狴,六王宫瓦落鸳鸯。

独馀残槛寒烟下,感激歌风泣数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吴中

万壑千岩绿似苔,烟云盘到大江开。

人当斜日从禽过,谁更秋风采药来。

臣眼冷悬亡国泪,女钗香没牃廊灰。

子山亦有无穷恨,天意如斯未足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