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同时沈宋称二豪,曾说龙门夺锦袍。
我对前流接清唱,泰山轻重于鸿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标题虽未给出,但从内容上看,它体现了梅尧臣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信。"沈宋"指的是唐代的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被誉为当时的文坛双雄。诗人自比为沈宋之后的文学豪杰,暗示自己在诗歌创作上有着不凡的造诣。
"曾说龙门夺锦袍"一句,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在诗艺上的竞争中,如同当年沈宋在龙门才子宴上争夺锦袍一样,意指自己在诗坛上也有着争胜之心。"我对前流接清唱",表明诗人愿意承继前人的优秀传统,同时保持清新自然的创作风格。
最后两句"泰山轻重于鸿毛",以泰山的重量来比喻自己的诗歌地位,表达出对自身诗歌价值的极高评价,认为自己的作品甚至比泰山还要重,寓意其作品影响力深远,不被轻易超越。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己诗歌才华和地位的自豪之作。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春入西园何苦誇,我曾狂醉洛城花。
如今老大都无兴,独坐晴轩看落霞。
靓妆艳服游川上,箫鼓声中俗自欢。
寄语春风休用恶,恐教潭水起波澜。
初约看花花已尽,重亲闲客客应欢。
真花既不能长艳,画在霜纨更好看。
阴森园圃墙东地,携挈儿童树下吟。
更约天边凤皇侣,阅书观画味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