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卷

身在云林下,心在云林外。

林深白云冷,荷衣不堪赖。

牛羊满田野,风露夜未艾。

清境固朝夕,幽怀岂能泰。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云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句“身在云林下”,诗人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却也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接着,“心在云林外”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境,虽然身体位于尘世之中,但心灵却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林深白云冷,荷衣不堪赖。”描绘了云林深处的景象,白云飘渺,空气似乎也因之而显得清凉。荷衣,此处可能是指诗人所穿的衣服,或是借指简朴的生活,暗示诗人不为物质所累,追求精神的纯净与自在。

“牛羊满田野,风露夜未艾。”转而描写田野间的景象,牛羊在广阔的田野上悠闲地吃草,夜晚的风露还未散去,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映射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清境固朝夕,幽怀岂能泰。”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环境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傍晚,这样的清静之地都能给予心灵以慰藉。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即使身处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并非易得,需要不断地自我修炼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云林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送范义庄北上

北风吹高林,众树枝皆鸣。

严霜遍郊野,宿草已雕零。

寒气日夕烈,水泽成坚冰。

迢迢彭城驿,舟胶不能行。

登车走旷远,轮转烟尘生。

后山忽相送,前山又来迎。

问程借宵炊,听鸡候晨兴。

绵袍勿嫌厚,村酤宜自倾。

壮游岂不欢,况复观光荣。

但念夙昔好,岁晚难为情。

形式: 古风

送范义庄北上

元昊有事日,尊公在西陲。

有谋者三人,负气不受羁。

薄游塞上观,经略能自期。

长啸示已志,赋就崆峒诗。

欲献耻自售,不献无由知。

于焉砻大石,铁笔写其词。

壮夫拽以行,三人哭相随。

尊公忽有闻,惊问何其奇。

召之与相见,欲用还踌躇。

一人虽肯留,两人竟西驰。

尊公恐失士,亟令急骑追。

追之不复返,昊也倚为师。

家属在随州,官司重羁縻。

一朝遣间谍,矫诏来释之。

作乐笑迎去,吾曹被其绐。

连兵十余年,职此两人为。

兹事载杂籍,将信还将疑。

君行遇西士,为我问当时。

形式: 古风

分得钱塘候潮送客还温州

钱塘江流平似掌,云散海门潮未上。

村鸡啼遍四郊声,淡月疏星尚微朗。

帆樯满目纷如麻,候潮同坐江头沙。

近郭钟声识僧寺,隔江灯影是谁家。

众中有客相依并,访我里居兼问姓。

自言家住乐清邑,从小读书期待聘。

先君旧日事文皇,朝朝暮暮趋明光。

画笔当朝推第一,房山北苑皆寻常。

内外交游多俊杰,老大逢人犹折节。

一朝仕路各东西,两地书邮俱断绝。

当时一人最知己,道义忘形是君子。

年来宦寓在昆山,曾致缄书托双鲤。

囊琴载鹤遥相过,旧情不减新情多。

花前对酒频教醉,月底谈诗屡听歌。

倾倒离怀将一月,上道南还天正热。

众山拱揖俯临吴,一水迢遥曲通浙。

苏杭相去五日程,野花啼鸟如来迎。

前宵梦断松陵驿,昨日帆过槜李城。

夜来栖泊依林樾,醉沐江风洒毛发。

乡心一片不容眠,早起候潮将晓发。

须臾语罢潮已来,舟船尽向江心开。

行到江南望江北,欲付相思潮寄回。

形式: 古风

庐墓儿

神塘山阳敬亭北,三尺高坟土花涩。

戚容满面谁家儿,向客未言先掩泣。

自言生身才八月,黄口呱呱流乳汁。

可怜儿父在鬼簿,催赴泉台趋令急。

此时阿母方始嫁,绿鬓红颜踰二十。

一朝忽作未亡人,无意独生判绝粒。

哭夫横抱似夫儿,夫业有儿还可葺。

茹悲饮恨度朝暮,鸾镜凤钗都什袭。

澜翻刘向列女传,手写共姜诗暗习。

寒灯不厌剪刀冷,暑夜勤将麻缕缉。

共嘲壮夫既夭折,弱稚那能保成立。

朱门众子多下流,况尔寡妻何所及。

母志坚持肯少动,覆水难收终要拾。

八龄即遣就外傅,发绾双鬟驱负笈。

束修累岁力经营,笔札随时苦供给。

三餐同咬菜根饭,井臼甘劳爨躬执。

叮咛告诫言满耳,一日辛酸几回集。

从此操危又虑深,幸尔成人在乡邑。

母能守节儿读书,欢若卑官转崇级。

百年光景等须臾,思报慈恩心汲汲。

谁知此念竟虚负,母命云殂断呼吸。

吁天叩地了莫闻,猛欲下从无路入。

空将两眼带血泪,洒浸松根土痕湿。

田间来取蓼与荼,覆得新庵大如笠。

海枯石烂系哀思,何日何年忘郁悒。

我闻此言亦凄惨,下马坟前频慰揖。

为儿作歌儿谓谁,关西孙子其名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