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摸鱼儿·题杨椒坪郡丞荷露烹茶图》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荷塘边,以露水烹茶的雅致场景。
词中开篇“爱瑶溪、绿云千顷”,以瑶溪比喻清澈的溪流,绿云形容满眼的翠绿,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荷花都浸秋水”一句,将荷花与秋水相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红亭一角银塘外,鸳梦乍醒还未”描绘了红亭在银色池塘之外,鸳鸯似乎刚刚从梦中醒来,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傍晚的宁静与和谐。
“清似洗。又晓月初残,香露摇风碎”几句,通过月残露香、微风轻拂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静谧。接下来“寻诗客起。对镜里红妆,荷衣偷卸,怕染玉壶泪”则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诗人与女子在荷塘边的互动,女子卸下荷衣,担心弄脏玉壶,充满了浪漫与细腻的情感。
“银瓶冷,拾取盈盈珠细。金茎尚嫌铜腻。青铛初试龙团小,分付樵青诗婢”几句,详细描述了以露水烹茶的过程,使用银瓶收集露珠,用金茎(茶具)来煮茶,连铜器都觉得过于粗糙,可见对茶具之讲究。同时,还提到让樵青和诗婢帮忙,体现了主人的细心与周到。
最后,“深竹里。倘酌彼卢仝,七碗那能计。行厨料理。待杯制碧筒,绿荷包饭,花露更同醉”部分,表达了对古代诗人卢仝品茶故事的联想,以及期待在竹林深处,用碧筒盛茶,绿荷包裹米饭,与花露一同享受茶宴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夏日荷塘边烹茶的雅趣,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生活情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