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金陵

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

陇月当窗夜,钟山入句时。

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

吴楚繁幽胜,相逢苦未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秋天的夜晚,我感受着细线和溪流的交织,多次披上云彩般的僧衣。
在陇地的月光下,夜晚静谧,钟山的景色融入了我的诗句中。
我在梦中依傍着红色的树木过夜,寒冷的渡口让我迟迟不愿离开碧绿的江面。
吴楚两地的美景繁多而幽深,遗憾的是我们相见的日子仍遥不可及。

注释

秋针:秋天的夜晚,暗指诗人创作的时刻。
线溪:比喻细线与溪流的交织,象征生活与创作的交融。
陇月:陇地的月亮,可能指具体地点或远方的月亮。
钟山:南京的别称,代指诗人的故乡或灵感之地。
红树:可能是红叶树,象征温暖和诗意。
吴楚:古代两个地区名,这里泛指广阔地域。
苦未期:难以期待的相遇,表达诗人对相聚的渴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永颐所作的《送僧之金陵》,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远行至金陵的深深关切与别后相思之情。首联“秋针感线溪,云衲几回披”描绘了僧人在秋季溪边缝补衣物的情景,流露出对僧人的关怀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颔联“陇月当窗夜,钟山入句时”则通过夜晚的月光和钟山的意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暗示僧人即将面对的旅程。

颈联“梦依红树宿,寒渡碧江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想象,想象他在寒冷的江边缓慢过渡,寓含着对僧人旅途艰辛的担忧。尾联“吴楚繁幽胜,相逢苦未期”则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繁华之地的向往,以及与僧人重逢遥遥无期的遗憾。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思绪,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金陵的期待,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感。

收录诗词(116)

释永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郜溪别周伯弜

夜馆寒相对,篝灯语不眠。

夕烟生水郭,风柳泊沙船。

暖弃山中宅,春耕葑上田。

西峰晴霭碧,归去挹飞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周宗圣

我心如有失,曾未识南园。

几见閒花落,频将好梦原。

时贤多厚禄,君子尚衡门。

诗卷逢僧寄,长吟落照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悼周晋仙(其二)

诗救元和失,先生学最精。

律严方苦硬,才大始纵横。

贞曜何须谥,魏闲相继生。

他年诗集著,风雅被家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悼周晋仙(其一)

萧散嵇康辈,难教缚宦情。

识高浑脱略,意广惜沈婴。

老面烟霞古,醉衣苔藓生。

西峰难独往,茶灶对谁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