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参政挽诗(其一)

天夺悲杨绾,人亡怆魏公。

终疑仁者寿,尚想直臣风。

听履馀荣在,牵裾旧事空。

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联“天夺悲杨绾,人亡怆魏公”以“天夺”和“人亡”点明了逝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挽回的悲剧性,其中“杨绾”和“魏公”是逝者的尊称,暗示了其身份地位之高。“悲”和“怆”则直接抒发了对失去这样一位重要人物的哀痛之情。

颔联“终疑仁者寿,尚想直臣风”转而探讨逝者生前的品质与影响。通过“疑”和“想”,诗人表达了对逝者仁德与正直精神的敬仰与怀念。这里,“仁者寿”出自《论语》,意为仁爱之人长寿,是对逝者品德的赞美;“直臣风”则暗示了逝者作为正直官员的作风,强调了其在社会中的正面影响。

颈联“听履馀荣在,牵裾旧事空”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生前的荣耀与影响。通过“听履”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对逝者尊敬与怀念的情景,同时“馀荣在”也暗示了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留下的荣誉与影响依然存在。然而,“牵裾旧事空”则表达了对逝者离开后,那些曾经与之共事的美好回忆只能成为过去,无法再续的遗憾。

尾联“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收束全诗,强调了逝者姓氏(司隶)的意义,即其忠诚与正直的精神将被世人铭记。通过这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高度评价,也寄托了希望其忠诚与正直能够激励后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回顾与赞美,以及对其离世后影响的思考,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传递了对仁德与忠诚价值的肯定与推崇。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唐参政挽诗(其二)

倜傥先言路,经纶重鼎司。

武文兼二允,爱直见双遗。

无复灵台论,空伤薤露诗。

邢山向郑国,千古意同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冯当世母朱太君(其一)

郡封家邑盛,羹遗主恩频。

所以令勤贵,由来得孟邻。

文轩空旧事,吊鹤怪来嫔。

摇落千山暮,陔兰不复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挽冯当世母朱太君(其二)

躬绩维公父,平反在不疑。

荣兼綵衣养,孝著白华诗。

黄发全天寿,遗风盛女师。

画輀丹旐远,宁记鹿车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王正仲母永寿太君(其一)

天锡期颐寿,恩疏石窌封。

母仪兼事事,子贵亦重重。

归旐沧江水,新阡翠岭松。

曾参无所系,不待禄千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