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旅夜》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旅途中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虚阁凭湘簟,客心秋夜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独的画面:诗人独自倚靠在阁楼之上,手中握着湘簟(一种竹席),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无尽遐想。秋夜的漫长,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接着,“天光霁生白,江雾晓凝黄”两句,通过对比色彩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霁后的天空呈现出一片洁白,而江面上的雾气则在清晨时分凝聚成黄色,这两种色彩的交织,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又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堪断砌虫切,风高南雁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断砌虫声的凄厉,与高飞的南雁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孤独与寂寞的象征,后者则代表着自由与希望。这两句通过声音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
最后,“浮生易衰谢,何必计行藏”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浮生”自喻,感叹人生短暂,容易衰老和消逝,不必过于计较个人的进退得失。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旅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孤独与人生无常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