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脩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诗。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崔与之所作的《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诗人自述性格拙直,常与世俗不合,感到孤独和危险。他多次请求闲适,但天意难测。尽管旅途艰辛,疾病缠身,诗人仍选择泊舟江边,登临三元山,感受自然的清凉。在古亭上,好风轻拂,让他暂时忘却忧虑。

李氏达士在山巅预置墓地,诗人认为这样的生活既可享受生的乐趣,又能作为死后的归宿,追求长生不老。然而,诗人意识到富贵并非所求,也不期待升天,更感慨自身如同早秋的蒲柳,易衰弱。他思念故乡,决定回归石壁山,过着简朴的生活,陪伴先人的树木,与清泉白石为伴,甘心于天涯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心境变化,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生死归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知命达观的思想。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题剑阁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贺新郎.寿转运使赵公汝燧

雨过云容扫。使星明、德星高揭,福星旁照。

槐屋犹暄梅正熟,最是清和景好。

望金节、云间缥缈。

和气如春清似水,漾恩波、沾渥天南道。

晨鹊噪,有佳报。天家黄纸除书到。

便归来、升华天下,安边养浩。

好是六逢初度日,碧落笙歌会早。

遍西郡、欢声多少。

人道菊坡新酝美,把一觞、满酌歌难老。

瓜样大,安期枣。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江上逢晁适道

渺渺连江雨,微微到面风。

主人留一饷,佳士得相逢。

会面嗟何晚,论诗许有功。

君家好兄弟,更觉此心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白日行空阔,青灯耿夜阑。

形式: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