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六)

玄味曾同草木参,廿年相对老江潭。

竹林把臂今馀几,莲社过桥笑有三。

赠我绮琴都不报,求君青李远能函。

故人却喜彭篯在,金鼎琼文事可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为友人陈仲醇所作的赠诗,描绘了两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玄味曾同草木参”,以“玄味”暗喻深邃的哲理或高深的学问,与“草木参”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探讨学问、追求真理的过程,如同与自然界的草木交流一样,充满着智慧与和谐。

“廿年相对老江潭”一句,点明了两人相识相知已有二十年之久,如今都已步入老年,依然相依相伴于江边,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彼此的依赖。

“竹林把臂今馀几”中的“竹林”象征着高洁的友谊,“把臂”则表示亲密无间的关系,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保持这种关系的朋友已经不多了。

“莲社过桥笑有三”则通过“莲社”这一佛教文化符号,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纯洁与高尚,而“过桥笑有三”可能是指三人一同走过一座桥时的欢声笑语,体现了友情的美好与欢乐。

“赠我绮琴都不报,求君青李远能函”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因为友人未能给予相应的回应,但诗人仍然愿意以“绮琴”(精美的乐器)相赠,显示出深厚的友情和慷慨的心胸。

最后一句“故人却喜彭篯在,金鼎琼文事可谙”中,“彭篯”是古代的一位隐士,这里借指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仍能保持高洁品质的欣慰,同时也期待友人能继续从事高雅的艺术或学问活动,共享精神的盛宴。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美好时光的共同回忆。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七)

当年游宿遍名蓝,紫柏禅师奉麈谈。

受记可称千佛一,论文曾许两都三。

应将绮语卑江左,直溯宗风自岭南。

莫讶绳床留半席,庭前树子早同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八)

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

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

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九)

箬笠扁舟白马谈,浮生忽巳鬓毵毵。

无能九土游其八,不朽千秋共此三。

曲水竹林分左右,青山宾主列东南。

此中但可吟风月,百尺陈楼一草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

端居突兀起毗岚,是处清凉现钵昙。

漱石更兼芬润六,御风时见素云三。

绿天剩有书经叶,碧涧疏为洗砚潭。

身隐无文真用短,试看碑板大江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