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四)

溪浅泉清见石沙,屋头无角寄藤萝。

夜深月下长猿啸,苔厚岩前少客过。

庭竹攲斜春雪重,岭梅消瘦夜寒多。

寥寥此道非今古,徒把砖来石上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山林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溪水清澈见底,石沙清晰可见的自然风光,以及藤萝依附于屋檐,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野趣。夜晚的月光下,长啸的猿声回荡在山谷间,与四周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苔藓覆盖的岩石前,行人稀少,更显山林的幽静与神秘。

接着,诗人转向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庭竹因春雪的重压而倾斜,岭梅在夜寒的侵袭下显得消瘦。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对自然的影响,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诗人以“寥寥此道非今古,徒把砖来石上磨”收尾,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世间万物虽有变化,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永恒不变的。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真理,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哲学的双重追求。

收录诗词(51)

清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五)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

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

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六)

优游静坐野僧家,饮啄随缘度岁华。

翠竹黄花閒意思,白云流水淡生涯。

石头莫认山中虎,弓影休疑盏里蛇。

林下不知尘世事,夕阳长见送归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七)

满头白发瘦棱层,日用生涯事事能。

木臼秋分舂白朮,竹筐春半晒朱藤。

黄精就买山前客,紫菜长需海外僧。

谁道新年七十七,开池栽藕种茭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八)

自入山来万虑澄,平怀一种任腾腾。

庭前树色秋来减,槛外泉声雨后增。

挑荠煮茶延野客,买盆移菊送邻僧。

锦衣玉食公卿子,不及山僧有此情。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