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村寥落野人稀,竹里衡门掩翠微。
溪路夜随明月入,亭皋春伴白云归。
嵇康懒慢仍耽酒,范蠡逋逃又拂衣。
汀畔数鸥闲不起,只应知我已忘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夜归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忘机忘我的心境。
“山村寥落野人稀”一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寥落意味着稀疏,野人稀少,是对山村环境的一个生动描绘。接下来的“竹里衡门掩翠微”,则是更深入地描写这个环境,其中“竹里”和“衡门”构成了一个幽静的空间,“掩翠微”形容竹叶遮蔽了阳光,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夜晚的归途,诗人没有表现出紧张或不安的情绪,而是“溪路夜随明月入”,顺着清澈的溪水,在皎洁的月光下前行,这种安详自若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合与享受。至于“亭皋春伴白云归”,则是在表达诗人在春天里,与白云为伴,悠然自得地返回。
接下来,“嵇康懒慢仍耽酒”和“范蠡逋逃又拂衣”两句,是对历史上著名隐逸的引用。嵇康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放荡不羁而闻名;范蠡则以淡泊明志、避世隐居而著称。通过这两个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与漠视。
最后,“汀畔数鸥闲不起”一句中,“汀畔”指的是水边的沙洲或小丘,“数鸥”则是偶尔出现的野鸭,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而“只应知我已忘机”,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心境,他已经超越了世间的烦恼与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村夜归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隐逸形象的引用,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不详
陶公归隐白云溪,买得春泉溉药畦。
夜静林间风虎啸,月明竹上露禽栖。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
相见只言秦汉事,武陵溪里草萋萋。
辟彊东晋日,竹树有名园。
年代更多主,池塘复裔孙。
郭里多榕树,街中足使君。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